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上海已构建一套碳交易体系 可以发挥优势迈出更大步伐”

时间:2021-06-11

我国已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面对这一艰巨目标,金融能做些啥?昨天开幕的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透露,全国绿色债券中超过90%在上海发行,上海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刘桂平说,金融部门将全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整体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已会同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统一了绿色债券标准,不再将煤炭等化石能源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将持续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券融资工具以及碳中和金融债,重点支持符合绿色债券目录标准且碳减排效果显著的绿色低碳项目。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间市场的碳中和债已累计发行656.2亿元,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达12.3个百分点。

在刘桂平看来,目前全国绿色债券中超过90%在上海发行,绿色环保企业股权上市融资超过60%发生在上海,“未来,上海可以进一步发挥优势,在金融机构碳核算、金融机构及融资主体的气候和环境信息强制披露,以及绿色金融产品评估论证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上海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提升金融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服务能力。”

据了解,绿色投资是典型的跨期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高、风险大,需要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而金融市场中许多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运作模式便大可发挥作用,“按照金融市场的逻辑来管理碳市场,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跨周期配置和套期保值。”刘桂平认为,上海已构建了一套制度清晰、市场规范管理有序、减排有效的碳交易体系,碳基金、碳质押、碳配额远期等创新产品健康发展,探索出了碳金融业务协同监管的经验。而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交易中心落户上海,更将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增强碳市场价格发现能力,提高上海在全球碳市场定价中的地位。

  • 上一篇: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沪澳两城能更好共享发展思路
  • 下一篇:“大变局下的全球合作可以用三个成语概括 大势所趋大有可为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