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上海发布旅游业提质增能“新12条”,为中小微企业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时间:2021-06-17

6月17日,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局、上海市总工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关于支持上海旅游业提质增能的若干措施》( 下称“新12条”)。这是上海2020年发布《关于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旅游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称“老12条”)后,再次推出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政策。

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表示:“旅游是大产业、大民生、大展示,关系长远发展,关系民生福祉,关系城市形象。上海旅游业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回暖加速期、换挡转型期,去年的‘老12条’重在扶企纾困、解燃眉之急,今年的‘新12条’重在提质增能、促长远发展。‘新12条’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企业的重视关心,对旅游行业的支持力度。希望‘新12条’接棒,助力上海旅游提质增能跑出加速度。”

据悉,“新12条”政策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绩效导向,在四个方面聚力推动上海旅游行业的提质增能。一是注重扩大旅游企业受益面。“新12条”针对旅游小微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小微企业占比大、规模小、贷款申请难的问题,从扩大信贷支持覆盖面、受益面入手,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旅游市场主体实施增信服务。此外,还将支持旅游企业采取私募基金投资、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展旅游企业融资渠道。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至2022年2月5日返还,同时上海市文化旅游局还正在着手研究专项保险产品与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替代方案,切实降低旅行社经营负担。

二是注重拓展旅游发展新市场。“新12条”明确将适度增加城市宣传推广经费,依托主流媒体和新媒体,打造上海旅游宣推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宣传推介上海,吸引更多上海人游上海,吸引更多游客来沪深度体验。

三是注重优化旅游高品质供给。“新12条”明确将加大旅游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旅游度假区和目的地投资建设,围绕“五个新城”等重点旅游项目,推动资本和旅游重大项目精准对接。支持旅游企业开发旅游新产品、新线路、新服务,发展红色研学游,拓展浦江游、古镇游、非遗游、建筑可阅读等品牌游建设。支持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人才培训,按规定享受相关补贴。

四是注重引导旅游数字化转型。“新12条”将重点支持建设“一码畅游”、“便捷入住”等数字旅游项目,引导旅游企业普及电子地图、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打造旅游数字应用新场景,年内建成20个数字景区、600家数字酒店。支持在线旅游、直播云游、智慧文博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积极培育数字旅游企业,全链条构建数字旅游新生态。

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与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银行、上海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上海将为旅游中小微企业搭建“24小时”金融服务平台,解决旅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上海市文化旅游局针对旅游小微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小微企业占比大、轻资产运营、缺乏抵押资产、贷款申请难的问题,从扩大信贷支持覆盖面、受益面入手,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旅游市场主体实施增信服务,对符合上海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重点支持类的旅游业经营主体,将由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予以优先支持。

上海市文旅局进一步表示,拓宽客源渠道方面,迅速落实国家文旅部要求,鼓励旅游企业为工、青、妇、团等单位提供各类活动服务。拓展旅游服务方面,将鼓励引导旅游企业针对商务游客、粉丝观众、参展商等不同群体,开发个性化、高品质旅游产品等,参与服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世界技能大赛等展会、展览、赛事、论坛、节庆、演艺活动。旅游目的地建设方面,实施旅游“倍增计划”和“高峰工程”,打造黄浦江“世界会客厅”、乐高乐园度假区、崇明国际生态旅游岛等高标识度旅游功能区,推动上海从重要旅游客源地向重要旅游目的地、客源地转变。

上海市发改委表示,近期,上海市政府将发布旅游“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出将在“十四五”推进实施旅游“高峰工程”,市、区协同支持重点旅游度假区建设,布局一批重大项目,促进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完善功能;尤其在新城建设方面,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十四五”新城公共服务专项方案》,明确要深入挖掘五个新城独特的文化基因,导入优质文旅资源,推广品牌活动。本次“提质增能”政策明确提出要建立重大旅游项目库,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十四五”规划重点举措充分衔接。下一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将积极配合文旅部门,继续协调推进旅游行业重大项目,更好地发挥旅游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区域转型的带动作用。

  • 上一篇:今年前5个月上海贸易逆差扩大逾六成
  • 下一篇:上海精神卫生工作重要转型:从“以精神疾病防治为中心”向“以心理健康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