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练、一名党员,我想尽自己所能用言行来带动我的队员,将他们培养成全能型、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运动员。”
不久前刚做完胃部手术,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孙海平,又像往常一样拎着大号茶杯,出现在莘庄训练基地的田径场上。退休六年有余,只要身体允许,他依旧坚持一周六天带训,忙碌在培养顶尖跨栏选手的第一线。
“还是放不下,想再培养一批队员和能接班的优秀教练,把优势延续下去。”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五十载跨栏生涯里,孙海平是将刘翔带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的恩师,更是中国跨栏运动实现跨越式提升的领路人。当“翔飞人”早已远离赛场,师徒二人闪耀世界的辉煌载入史册, “为何坚守”成了师傅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梦想待续,是初心使然。“体育能给人们带来强烈的精神鼓舞。一位优秀的运动员,能向大众传递青春向上的正能量。从刘翔身上,我深切感受到这种榜样的力量。作为一名教练、一名党员,我想尽自己所能用言行来带动我的队员,将他们培养成全能型、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运动员,在世界舞台充分展现中国运动员的能力和风采,为体育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每堂训练课第一个到场,37年如一日
当教练之前,孙海平也曾是专业跨栏运动员。虽然练得刻苦,但运动成绩始终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还落下一身伤病。 “记得1972年美国田径队到上海比赛,我们组织全国最好的运动员参赛,没一个项目能赢,总感觉要仰着头看其他国家的选手。”时隔近半个世纪,孙海平仍记得那场比赛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冲击。
因伤告别赛场后,孙海平于1978年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深造。四年的学习里,他钻研理论知识,反思过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坚定了当教练的决心。1984年,本已留校任教的他,回到上海田径队出任跨栏组教练,一干就是37年。
“当教练之后,我的训练理念有了比较大的改变,认识到遵循科学训练规律的重要性。通过反复研究、对比国外先进技术,与我们的训练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运动员的训练体系。”潜心精进业务的同时,孙海平从老一辈教练身上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很多老教练都是党员,他们非常敬业,那种一心扑在运动场上的工作干劲,对我影响很大。”
执教的第二年,孙海平写下入党申请书。1986年7月1日,他面向党旗庄严宣誓。 “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我和体育系统其他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一起,在当时国际饭店对面的长江剧场集体宣誓。”提起这个重要的日子,孙海平仍难掩激动, “老一辈党员教练的优良传统,我一直牢记于心。如何以身作则,如何把工作做好,党员的先进性要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37年执教生涯的每一堂训练课,孙海平都第一个出现在运动场。他始终坚持,凡是要求运动员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我对他们要求很高,但教育方式是以理服人。”在孙海平看来,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通过言传身教,让运动员知道他们身上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努力的方向,对他们的成长和训练都能起到正向作用”。
做刘翔入党介绍人,成绩绝非“优秀”唯一标准
在孙海平的众多弟子中,刘翔无疑是最特别的那一位。从1998年初识,到2015年“翔飞人”退役,师徒两人并肩走过17年,一同分享闪耀世界之巅的荣光,也曾共同面对命运的残酷挑战。
“刘翔是中国田径的一面旗帜。他的优秀不只在于运动成绩,他的思想境界、自律意识,方方面面都是运动员中的榜样。”对于弟子,孙海平不吝溢美之词,在他的执教理念里,成绩也从来不是定义“优秀”的唯一标准。 “成为世界顶级运动员,需要极高的综合素养,包括对于事业的热爱、专注、投入,以及思想品质、拼搏精神等等。到目前为止,刘翔的自律性很少有人能及。他晚上9点半必定关灯睡觉,早上7点准时起床,运动场上从来不带手机……这些看起来容易,但很多人做不到。”
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一战成名的刘翔成了中国最忙碌的体育人。奥运冠军的夺目光环,改写中国田径历史的伟大成就,让他迅速成为举世瞩目的东方偶像。而就在出征雅典之前,刘翔刚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入党介绍人正是师傅孙海平。 “他之前就是考察对象,也有加入党组织的愿望。我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能够影响一大批运动员,让大家向他学习。”在师傅眼中,刘翔入党后不仅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还会主动帮助队友、服务社会, “师弟师妹训练,他会讲讲自己的体会和要领,生活上、思想上也会给他们一些引导。有些在外界看来可做可不做的事,他能做的都会去做,特别是公益活动,这其实就是一种责任担当,也是思想境界的体现”。
随后三年间, “翔飞人”先后打破世界纪录、登顶世锦赛,势不可当。然而,就在外界期望值到达顶点时,这对满载荣誉的“金牌师徒”,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遭遇梦魇般的人生急转。 “直到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很难受。这么好的运动员,最终不得已倒在伤病上,实在太遗憾。”孙海平毫不讳言,接连两届奥运会因伤退赛,对师徒俩是巨大的打击。但即使在那段最艰难的时光里,承受着伤痛和舆论双重压力的他们,依然在为重返巅峰拼尽全力。 “与伤病抗争的日子漫长又枯燥,但我们一天都没有放弃过努力,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去争取。”结果终究不尽如人意,但过程并非没有意义,正如孙海平所言,“那种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永不放弃的坚持,都是十分可贵的。”
退而不休,为寻找“接班人”继续坚守
2015年,饱受跟腱伤病困扰的刘翔,正式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那一年,步入花甲的孙海平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
“短跨项目原本是中国田径的弱项,直到刘翔的出现,将这个项目提升到世界水平。虽然年纪到了,但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在我身体还行的情况下再培养几位高水平运动员?如果我真的退了,这个位置由谁来接?”为此,孙海平退而不休,还在上海市体育局的支持下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面对寻找“下一个刘翔”的期许,没有人比孙海平更清楚,像“翔飞人”这般天赋异禀的现象级选手可遇而不可求。 “竞技体育要耐得住寂寞,要尊重科学选材育才的规律。”过去六年里,他奔波在全国各地挑选好苗子,又挖掘出一批潜质新星,其中23岁的曾建航已在全国赛场崭露出不俗实力,未来可期。与此同时,孙海平有意识地物色综合素质出众的教练,分享自己的执教理念和经验。在他看来,尽快培养一批“伯乐”,对于中国跨栏运动的发展已十分迫切。
“我想再带一个周期,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几位小队员慢慢成型了,培养的教练应该也能独当一面了。”被问及坚守到何时,孙海平的计划表已排至三年后, “那时我快70岁了,应该放手了。”摄影:本报记者 邢千里
人物小传
孙海平,1955年出生于上海,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田径队功勋教练,曾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起从事田径教练工作,先后培养出陈雁浩、刘翔、谢文骏等多位跨栏名将。其中,“翔飞人”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110米栏冠军,为中国田径实现历史性突破。自1993年以来,由孙海平带教的运动员已蝉联六届亚运会、七届全运会110米栏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