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城市的流动载体,它以各种形式游走于上海的大街小巷。它可以是招牌、指示牌,可以在地铁交通、也可以隐形在某个建筑外立面...... 文如其人,字如其城。每个城市的个性通过这个城市空间里的字迹展露无遗。
活动现场
近日,一场由潮字文化、锐字潮牌字库、GEETYPE字库主办的“国际都会字迹分享会”在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进行。自中国香港的字体设计师、GEETYPE 设计总监柯炽坚、上海城市观察者姜庆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杜钦等专家、设计师、字体和城市文化爱好者集结在此,看字迹、聊城市、谈文化。
《平野甲贺100作》
当天,日本设计大师平野甲贺的遗作《平野甲贺100作》(简体中文版)和姜庆共的新作《字游上海》在现场进行了盖章纪念发售。此外,还能欣赏到平野甲贺的版画原作、东京地铁网红大叔佐藤修悦的贴字作品以及用锐字潮牌字库、GEETYPE字库创作的三地海报。
《字游上海》
《字游上海》由上海城市文化观察者姜庆共创作,全书收集了360余幅图像,近百年的城市字体痕迹在这本书上一一呈现,涵盖上海的街道、弄堂、建筑、餐馆、工业遗迹、商铺等。
“上海是中国商业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它的招牌文化很具代表性。” 姜庆共介绍,“从1920年代上海南京路美商公司店招,到40-60年代楷体字店招、70年代新魏体和行楷体标语和行楷体招牌、80年代美术字商标、90年代综艺体,诞生于不同时代、处处可见的‘招牌’承载了城市历史的痕迹。”
在自由讨论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嘉宾们分别从同领域,结合在三座城市的生活经历,阐述自己对街头店招的认知和考量。GEETYPE 设计总监柯炽坚是一位创作了近30年字体的匠人,曾参与创作了香港地铁内使用至今的字体“地铁宋”。提及城市字迹,他颇有感触。他表示,上海越来越国际化,这里的店招店牌,也会越来越“海派”。期待上海地铁未来也能出现自己的海派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