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早上,在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的二楼,40多名来自杨浦区滨江办、滨江公司的党员屏息以待,通过大屏幕集中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屋内,人们激情澎湃地观看庆祝大会,屋外,沿江工业博览沐浴在早晨的阳光里。
2019年9月,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岸线全面贯通开放。看着昔日“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曾经临江不见江的市民在这里吹江风、赏美景、逛市集,城开公司总经理李继和他的队友们却丝毫不敢放松。“今年杨浦滨江要启动中北段滨江公共空间贯通6公里的开发建设,到明年将初步建成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我们的任务很重。”目前,滨江每天都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大桥公园将在今年9月底建成,从原来的一个化工厂变成公园和儿童剧场,将满足不同百姓对人民城市和公园城市的期待。
在杨浦滨江贯通建设工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晒黑累瘦,日行两万步穿梭在各厂区之间;他们细细打磨,将百年工业遗存从冲击钻中抢救下来;他们以人为本,怀着为百姓服务的初心建设人民的滨江。他们是杨浦滨江建设者,是一支“滨江铁军”。
工地建到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
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前身是始建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自今年初开门迎客以来,展示馆就成了热门地标,每月接待市民上万。“展示馆建设前后只花了92天时间。”这对于李继来说,又创造了一个新纪录。
李继是军人出身。去年8月,公司接到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的建设任务。工期只有3个月,3层楼的展示馆要新建电梯厅,要改造防雨体系和内部管网体系,要攻克用电增容等难点。整整半年,李继带领团队扑进项目里,他制定了翔实的实施方案与分工清单,让展示馆在92天内从一纸蓝图变成现实。
去年11月,党旗飘扬在杨浦大桥下,大桥公共空间与综合环境工程(一期)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这是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在建项目上开创的首支项目部临时党支部。随后,大桥公园项目临时党支部、世界技能博物馆修缮项目临时党支部等相继成立。
“工地建设到哪里,党旗就要飘扬在哪里。”杨浦区滨江办常务副主任、滨江公司董事长左卫东说,在滨江建设过程中,党员打头阵、挑重担是常事,他们发扬着吃苦耐劳的杨树浦精神,冲锋在建设第一线,练就了一支政治过硬、保障有力的“铁军”。
2019年9月28日,“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杨浦滨江开幕。而城开公司的项目经理毛乾宙拿到建设图纸那天,是当年的8月5日。“55天,5万平方米,3个构筑物,每天3万步。”面对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毛乾宙只是简单一句:“人的潜力是无限大的。”
“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会场位于上海船厂的两个巨型船坞。毛乾宙第一次到现场便傻了眼,那是两个巨大的“坑”。而他们要在这一片“荒芜”中建起钢结构的主会场,还要进行内装、布线、排水……
2019年的夏天,毛乾宙每天顶着高温奔跑在施工现场,晒得皮肤一片红一片黑。工期进行到一半时还遭遇了台风,停工半天。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到凌晨才下班,天不亮就出门。他的两个孩子一个刚上初一,一个两岁半,55天都见不到爸爸一面。
当年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杨浦滨江顺利开幕,5.5公里滨江南段岸线同步正式开放。
站在百姓角度考虑每一个细节
“记得2014年底,杨浦滨江还只是刚收储好的老旧工厂与废弃码头,第二年4月,杨浦滨江500米示范段正式开工。”回忆起这一幕,杨浦滨江公司副总经理刘绍旭坦言,“当时心里真的没底,但我记得前辈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上海不该只有一段外滩滨江。”
在滨江建设中,“快”不是唯一追求,还要做到“精”。位于上海电厂的滨江段,有一个屋顶为矢车菊形状的咖啡馆。按照设计方案,矢车菊屋顶为仅12厘米厚的清水混凝土。“但当时的工艺还达不到这种要求,于是我们不断试验。”刘绍旭记得第一次拆模,混凝土打不进去,钢筋都裸露在外,于是团队决定推倒重来。“光凿掉打好的混凝土就花了一个多星期,但我们宁可延误工期,也必须做到精益求精。”
从500米示范段,到南段滨江5.5公里,杨浦滨江的开发在持续优化和迭代。滨江公司规划土地部首席工程师徐进告诉记者,“随着滨江越来越多区域建成开放,很多市民提出的不同意见,我们希望能在艺术气息和大众审美之间找到平衡点。”
徐进从小生活在杨浦,长大后又亲身参与杨浦滨江建设。2015年夏天滨江示范段建设期间,她和来自同济大学的团队每天沿着江边反复踏勘,把能找到的历史遗存一点一滴挖掘出来。“上海电站辅机厂东厂的单层仓库,按照最初方案只保留外表面。但当工人们把屋顶掀开,看到老厂房内部,爬山虎与墙壁共存共生的景象时,我们当即决定要把内外两个墙面保存下来,还要尽量保留墙上的爬山虎。”后来,他们给这座构筑物取名为“共生构架”。
“从滨江建设之初,团队就始终把人的感受放在心中,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考虑每一个细节。”左卫东说。滨江团队以人为本的初心,正是今天建设“人民城市”的核心理念。
世界的滨江,人民的滨江
杨树浦发电厂遗迹公园旁边,有一座名为“若冲园”的艺术雕塑,远看是由一些色彩斑斓、高低不平的立方体堆砌而成,近看才发现那是旧门窗、旧镜子、瓷砖、灯具等老居民家中旧物。
在滨江开发过程中,建设团队挖掘出很多珍贵的工业遗存,集中存放在上海电站辅机厂的一个仓库内。一个1918年英国曼彻斯特小镇产的梳棉机,几段从地下挖出的木头桩子,两个大吊车的轮子,一些奇形怪状的水泵……这些遗迹对于曾经生活于此的人来说,都是珍贵的回忆。
让滨江公司行政事务中心经理周莉印象最深的是,在杨浦大桥以东2.7公里开放的第一天,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被家人推进来。在靠近电站辅机厂西厂的防汛门时,老人要求女儿扶她到江边拍一张照。周莉问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站在这个地方。老人说,自己以前是制皂厂的工人,跟电站辅机厂是隔壁邻居。
“以前我一直听说隔壁的工人说他们那里有一道防汛门,打开就能看到整个滨江。”老人执着地说,“我就想知道,从他们的厂子里看出去的黄浦江,和我们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听了老人的话,周莉第一次意识到:“还江于民,我们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2020年6月,杨浦发布一份三年行动计划,到2022年将杨浦滨江打造成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杨浦要以“人民城市”理念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实现这一目标,还要依靠这支团队的每个人,在各自平凡的岗位发挥着自己不平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