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智适应学习系统、作文智能辅导、物理仿真实验室、抗疫角色扮演情景游戏……多项“上海出品”的智能教育成果亮相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幅未来“智慧教室”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在“AI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主题论坛上,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近期七大任务发布,分别是建设一批智能教育的应用场景;通过对现有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实行流程再造;通过大数据来驱动综合评价的改革;全面提升师生的素质素养;提升创新教育资源建设模式;建设教育的数字基座;推进教育的新基建。
最核心、最关键的节点是校级数字基座
“进行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推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表示,上海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有三个原则:以数字化全方位赋能教育的综合改革;以整体性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转型;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革命性重塑。
他表示,围绕教育教学的变革,在市级层面,要建设基础的核心数据库、市级管理和应用平台,提供统一认证,建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标准规范体系。在区级层面,要建立教育数据中心、区级管理平台和教育统一认证的区级子域。而校级数字基座将为构建数字化教育生态提供支撑。
“最核心、最关键的节点,就是校级数字基座。”他介绍称,所谓校级数字基座,即为所有的教育应用提供数据服务、认证服务、基础功能服务、开发环境服务和开发工具,并以此推动更多教师和教育专家进行相关应用的开发。
简而言之,相当于为每一个学校建立一个类似操作系统集成的部分,通过操作系统打通数据共享。不过,他也直言,所有的数据都必须始终掌握在学校或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手中。
师生减负、因材施教需要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突破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究竟有哪些场景应用?论坛上,相关专家透露,AI如今也参与了高考阅卷,今年,科大讯飞高考智能辅助评分系统在12个省完成了4000万份学生试卷的评阅。
据介绍,AI辅助下的精准教学成效斐然。教师备课重复性工作显著减少,教学效率平均能提升30%;学生学习知识点时间显著减少,无效做题时间减少40%。
最先进的语音识别、OCR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自动评分和批改技术等,显然可以帮助老师从重复性、简单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AI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知识图谱构建,能够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样,即使两个分数完全相同的学生,也可能拥有完全不同的学习规划。
教师不会被取代,未来需要人机协同而非人机对立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被AI取代。那么,未来AI将会代替教师吗?与会专家的答案是否定的,未来需要人机协同而非人机对立。
“即便有人工智能,教师仍然是塑造完美教育环境的主力。因此,培养教师了解人工智能并利用智能教育的能力非常重要,要帮助促进教师成为技术的主宰和人机协同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在发布《全球智能教育发展报告(2021)》时指出,“目前智能教育的发展仍然比较局限,是一种‘冷智能’的教育,即以技术为导向和中心,用现有技术提高教育的效率。”但是,教育与其他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存在本质不同。“教育的核心和对象始终是人。因此,‘发展有温度的人工智能’应该成为世界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