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所说,人工智能(AI)正在从飘在天上的“云”,化为滋养万物、润物无声的“雨”。某种意义上,这个行业,正在撕掉酷炫的标签,告别躁动的时代,进入一个强调落地、回归价值的阶段。昨天的会场上,行业资深观察者通过讲述为走向成熟AI指点了未来的风口和方向。
投资人:落地比技术更值钱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执委会主任、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戴敏敏梳理了AI投资领域的一些重要线索。他说,过去三年,全球AI投资总体上是“两升一降”:融资总额年均增长25%,并购投资更是有翻番表现,但是,新成立企业的数量却从2017年的5000家下降到去年的不足800家,成长型企业比初创企业更受资本青睐。
在进一步分析中,戴敏敏认为,当前,投资人关注点已经从技术,转向更看重AI项目能否从概念化为产品,能否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前几年,AI公司靠技术大咖,就能拿到高估值。现在,我们更看重AI企业能否有效地获得数据,深刻地理解数据,成功地利用数据。”
另外两位投资人的看法与戴敏敏不谋而合。武岳峰资本创始人李峰认为,AI的未来,在于能否自然而然地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说,未来,AI将融入日常的方方面面,它的常态将是“无感”的,你很难知道为你服务的、和你交流的,究竟是AI还是人。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冰给出了一个解释。他说,受益于算力和算法的进步,目前开发一个AI应用所需的神经网络模型,已经从“作坊模式”,也就是靠人力为项目度身定制,变为让AI自动化量产,这就使每个算法模型消耗的时间和人力,从过去的“5人年(相当于5个开发者耗时一年)”,变为“2人天”,提升了几乎1000倍。高效率、高性价比的算法,加速了AI在各垂直领域的普及。
创业者:在场景拓展中捕捉机会
如果说资本的眼光更多的是从大处着眼选定方向和赛道,那么,创业者对AI市场走向的感受可能更直接。在他们看来,未来三到五年,整个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市场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自动驾驶公司福瑞泰克CTO(首席技术官)沈骏强说,配置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汽车的占比,将在五年内从不足20%迅速增加到50%以上,消费者将感受到越来越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L4级别自动驾驶的运营场景,也将从目前的自动泊车、园区交通,向着开放道路,以及Robotaxi(无人出租车)拓展。
新石器CEO余恩源说,今年,他们的智能物流车将加速落地,年内要冲刺2000辆的规模,几乎是历年总和的3倍。他认为,由于遭遇人口拐点,国内300万物流快递人员,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快速减少,“我们的团队因此要日以继夜地工作,以建立无人物流的基础设施”。
在深睿医疗CTO李一鸣看来,“十四五”时期,医疗机构对AI的接受度将显著升高,从目前以影像、病理等医技类科室为主,向着临床诊疗环节延伸。此外,医疗AI还会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和家庭,这将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爱泊车”公司高级副总裁董俊认为,由于体制优势,自动驾驶在我国将拥有不同于美国的实现路径。国内更有机会同步提升汽车与道路设施的AI应用水平,也就是说,不仅会造“智能车”,也要修“聪明路”,“基于此,我们将以停车为入口,推进城市智能交通的新治理”。
“双碳”挑战:不改变将难以为继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的确定,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作为赋能技术,人工智能也有望在“双碳”之路上一显身手。海飞科公司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AI芯片创业企业,总裁姚飞用一个简单的算式,表明了AI在碳达峰、碳中和大潮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说,未来三到五年,随着AI在各行各业加快渗透,其对数据和算力的消耗最多可达现在的40倍。目前,AI数据中心的耗电已占到全球总用电量的1%。如果单位算力的能耗不变,那么,五年后AI数据中心将消耗全球40%的电力,这显然是难以为继的。对此,姚飞说:“芯片行业既要沿着摩尔定律不断提升算力,也要不断优化架构,提升计算效率。”
在乎是不是省电的,还有很多行业。浙江立镖机器人公司正在用AI提升仓储行业的自动化水平。董事长夏慧玲说,有客户曾高兴地告诉她,“用了你们的物流机器人,一年省了200多万元电费”。如此显著的节能成效,关键要归功于AI——智能物流中心内部的车和人,每走一步都经过了计算和规划,没有浪费;同时,分拣设备也更智能、更柔性,只有在需要时才会工作。事实上,这种“精打细算”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AI,向更多其他行业输出。
“下一次工业革命的两大核心特征,是‘信息智能化’和‘能源零碳化’。”李峰说:“其实不用太在意未来两年的风口,我们关注的是能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