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晨报记者 殷茵 制图/潘文健
“我很想知道:你们会为了一场演出来上海吗?”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朱》官宣将在美琪大戏院驻演100场后,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昨晚,首场驻演的大幕开启之时,她想要的答案也随之揭晓。
她,提前两小时候在门口
昨天下午5点半不到,第一位观众方倩敏已经候在了美琪大戏院的门口,她是因为朱洁静“入坑”《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在《这就是街舞》中,看到了朱姐,后来就追看了《朱鹮》,但因为我之前住在广州,一直抢不到‘电波’的票,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来到上海,终于在6月19日首刷了‘电波’。”也因为这次观演经历,让她发现‘电波’的魅力远不止朱洁静一位演员,“作为一位外地观众,我对上海的初印象都来自这部舞剧。趁着现在还在上海,赶紧多刷几轮。”
从苏州赶来的朱女士,是第一次在上海的剧场看戏,美琪的门口,她在女儿的帮助下申请了随申码,顺利进场,“女儿在上海工作,一直和我说这部舞剧很好看,这次她抢到了两张票,于是把我接来一起看。”
还有更多的外地观众也已经“准备好了”,“北京观众为了再看一次《朱鹮》,买了首场!”在朱洁静的微博下面,有人这样留言。
驻演也成为“电波”铁粉的一次聚会。
她,为“电波”定制周边
刚过检票口,记者就在人群中认出了汤震川。
两年前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开票日,他早早候在票房,聊起“电波”时,分享了自己的观演心得,“每一次我都会挑不同区域的作品,前排有前排的味道,二楼有二楼的好处。”
这次选了什么区域的座位?两年间刷了十几场的汤震川说:“这次还是买了前排,谍战剧嘛,有好多特写和细节等着我去发现。”
这次来,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向另一位粉丝收集“电波”自制周边。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包里掏出厚厚一沓演出票,“这是我’铁粉’身份的证明。”很快,一身旗袍的刘家颖带着她的“宝贝”来了,她就是汤震川在等的人。“这是我每次刷完‘电波’拍的谢幕照片,我把它们做成了明信片,和其他同好们分享。”记者看到,每一份明星片她都精心包装,并在封面手写了片尾的“名段落”——“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恒”。
她还带来了一把制作精美的Q版“兰芬李侠”扇子,上面还有两位主演的签名,用心可见一斑。“这是另一位粉丝制作的,我一直珍藏着”,在美琪大堂的打卡点,她举着这把独一无二的扇子,摆出了“电波”中《晨光曲》里的经典动作,留下了别具意义的一张照片。
他,是“李侠”之子儿时玩伴
首演当晚,记者还偶遇了一位特别的观众。
杨先生并不是一位资深的舞迷,这是他第一次走进剧场看“电波”,但他与“电波”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我和剧中李侠的原型李白烈士的儿子李恒胜,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当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首映时,我就是和李恒胜一起去看的。可惜他现在过世了,不然我一定会和他一起来,重温父辈的故事。”
无论是外地赶来的观众、资深“铁粉”,还是有缘的“新面孔”,昨晚,每一个走进美琪的人,也许有着不一样的过去,但一定会留下同样美好的回忆。
多年前,朱洁静在参加《舞林争霸》时曾感叹国内舞蹈市场不景气,“为什么人们肯花几千元看演唱会,几百元看话剧,却不愿花几十元看舞蹈?”
如今,最高票价880元的“电波”在全国各地上演了近250场,依然一票难求,两部舞剧驻场演出开票首日,票房即过百万元,上海舞剧市场的蓬勃发展,值得所有人骄傲,也离不开这群“最可爱的观众”。
“正是这群观众,给了‘电波’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朱洁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