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活动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首席记者 陆梓华 实习生 王越)为困境青少年发声,为残障人士拓宽就业渠道,为都市“打工人”舒缓心理压力……在申城,社工们正用他们的创意和努力,为这座城市增添暖意。第六届上海青少年社工节暨“临港杯”2021年“创青春”社会工作项目展示活动昨天举行,25个项目团队同台展示了各自在社会服务、社会治理、群体帮扶等方面的突出成果。
“青少年社工项目要紧贴基层工作实际,与服务对象的需求相契合,深入挖掘项目背后发生的动人故事、闪耀的人文价值、温暖的社会关怀、社工倾心的专业服务,不断提升工作的影响力。”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主任周建军说。
记者看到,不少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弱势群体。例如上海恩三青年发展促进中心的“助力残障人士无障碍就业”的项目,试图为残障人士创造出更多自立自强的空间。该中心专门针对每个残障人士的不同特点给予帮助,助其生活自立工作自立;而有能力自立的残障人士还可以继续帮助其他残障人士,实现一带一、一带多,让残障人士就业“无障碍”慢慢变成现实。在长宁区益粒种子青年公益发展中心的努力下,“益粒种子‘漂流书架’”出现在一所又一所乡村学校里,为孩子们带来书香乐园。随着活动开展,团队考虑的细节也愈加周详,例如在新冠疫情下的图书如何加强消毒,在接受社会捐赠后如何高效省时地筛选出适合孩子们最爱看的书籍等。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带来了新的体验,也增加了新的烦恼。如今,“减肥”成了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词,也有一些人深受“身材焦虑”的困扰,进而为了“瘦下去”选择不进食或者催吐。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进食障碍认知行为治疗团体项目”针对的就是这样一群为了求美求瘦而出现心理偏差的人群。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一情况多发于青少年群体。团队结合了国外的经验和病房的实际情况,通过饮食管理帮助,帮助进食障碍患者恢复体重,并且试图去探寻该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他们通过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澄清患者的错误认知、鼓励患者尝试之前回避的食物、制定完善的出院计划等四个方面,帮助患者战胜“心魔”,恢复健康,更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和生活观——胖瘦并非衡量美丑的唯一标准,也不是自信与否的唯一途径;只有以健康的生活态度去生活才是最美丽自然的。
本次活动由上海海市民政局、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的指导,上海市益扬青少年社会工作促进中心、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闵行区华漕镇人民政府、共青团上海市闵行区委员会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