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雄安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为这座“未来之城”重要的建设思路。
走进正在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隐藏于地下的河西110千伏变电站(以下简称“河西站”),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索经验。“河西站”的建设单位正是有“铁军”美誉的上海送变电公司。
河西站是雄安新区首批开工建设的电网项目,该变电站将为容东片区居民与商业聚集区进行供电。作为雄安新区首个下沉庭院式变电站,变电站的三位空间布局与城市景观及设施完美融合,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立体化结构。
在河西站的建设过程中,上海送变电雄安项目管理中心以“六个最”“六个一”为工作指引,坚持践行“智慧党建”+“三色工地”管理要求,实现了从“铁军”向“巧匠”的转变,实现实体质量、观感质量“双优”目标。
“人们来到这里,不会以为这是一个变电站,而是一个小公园。”河西站项目经理黄波骄傲地介绍道,“河西110千伏变电站总共四层,地面一层、地下三层。地面仅有楼梯间、电梯和通风井,通过各种桥梁形成一个行人散步的路线,从下往上地下三层为电缆夹层,地下二层为主要的设备室,地下一层为二次设备间。”步入藏于地下的河西110千伏变电站,清水混凝土工艺的墙面、镶嵌于地面上的灯带、吸音墙板、防静电架空地板,让这座变电站极具科技感。
据介绍,由于河西站受地理条件限制,结构与常规工程差异性较大,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最复杂的就是地下负三层。该层墙体预留洞143处,上下双叠洞18处,楼板预留洞249处,预埋管件共620处,钢筋绑扎量约550吨,混凝土浇筑量约3000立方,需要解决工程建设钢筋密集、墙体厚实、混凝土一次不间断浇筑、暗孔暗洞多、清水工艺要求高等多项技术难题。
为此,河西项目部主动对接上海同济大学混凝土领域教授专家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将科研攻关精神带进工地。攻关团队采用单一变量控制与一样多要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材料选择上,用顶级清水红模板顺利解决了混凝土表面光洁度问题;在模板拼缝、气泡等问题处理上,更是经历了新办法和土办法的多次试验,保证模板拆除后混凝土禅缝横平竖直、表面光洁平整;班组人员培训上,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思路,邀请同济大学教授赴现场实操手把手指导教学,提升和培养清水混凝土班组队伍水平,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走进河西站,站内设宣传展示墙、科教影放映屏、踏电地面、信息屏显、环境数据监测点、光伏栏杆及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实现以人为本、绿色共融、和谐共享。河西站践行“一站一主题”设计理念,采用“智慧能源视窗”主题,变电站的三维空间布局打破传统,与城市景观及设施完美融合,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立体化结构。
据悉,河西变电站在多个方面达到中国首创,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国际最高标准,部分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和世界一流水平。
自2019年起,上海送变电公司已承建17项雄安地区工程建设,涉及土建电缆架空线电气等多个专业,造价金额共计约3.8亿,并签订了4个工程框架协议。
上海送变电公司在雄安新区电力基建市场及电力配套市场全面开花,既有高压输变电工程,又有中低压电力配套工程,与雄安供电公司紧密配合,助力新区电力基础建设,为“未来之城”注入上送智慧和力量。
作者:袁婧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