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上图东馆:世界级城市图书馆呼之欲出 计划于今年底试开馆

时间:2021-08-14

华灯初上,浦东新区迎春路、合欢路、锦绣路与世纪大道围合的成片树林中,一座乳白色、状如璞玉的建筑透出暖色的灯光——作为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处于基建验收与交接开办并行期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正朝着今年底试开馆的目标奋力“奔跑”。

在浦东花木地区,除了上图东馆,同样是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亦在紧张建设中,计划于2022年年底建成开放,将与上图东馆及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等形成一片互联互通的文化高地。在后滩地区,上海大歌剧院自2019年12月18日动工以来,历时一年半,目前地下构架已基本搭建完成,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完工交付,2025年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在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过程中,一座座新的文化地标蓄势待发,新时代的文化品质城区呼之欲出,令市民倍感期待。

世界级城市图书馆的定位

“每一座新的文化地标,都是城市软实力的文化名片。上图东馆建成后,将真正实现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世界级城市图书馆目标。”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说。

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的上图东馆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地上7层、地下2层,开放后可提供座位近6000个,满足每年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文化需求,读者年接待量可达400万人次。

“大阅读时代的智慧复合型图书馆”,是上图东馆的最新定位。复合——既是阅读人群的复合、阅读场景的复合,也是阅读载体和阅读功能的复合。

这将是一个以阅读为核心的文化空间,拥有20余个主题馆和功能区。步入一楼,除了服务大厅,还将有少儿区和为残障人士服务的无障碍阅读区,同时提供文创与咖啡文化体验;二楼为报刊阅读区和为年长人群设计的乐龄阅读区;三楼的开放式阅读广场集藏借阅为一体,同时设置小型研讨室、自习室以及新阅读体验区;四楼、五楼分别以“阅人、阅城、阅世界”“读文、读艺、读科技”为理念,设置地方文献、家谱、文化名人手稿、全球城市、法律及音乐、表演、艺术、设计、前沿科技、健康生活等主题馆;位于七楼的展览区将常设馆藏精品展,超过2000平方米的“城市客厅”设有全民阅读推广主题区,将向上海所有读书会开放。上海社联国际学术中心和上海通志馆这两个馆中馆分别驻扎在六楼和四楼,将搭建信息智慧平台,协同创新,形成资源集聚和辐射效应,助力城市智库建设。

“当代城市中,图书馆作为场所、空间的价值,越来越被读者需要。”陈超说,全媒体、大数据带来阅读新时代,看展览、听讲座乃至音乐、艺术、科技体验都是“大阅读”的表现形式,“通过阅读普及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反过来,文化、科学、艺术等体验可以更好地推广阅读。通过策展型的阅读服务,未来,读者进入上图东馆本身就是一种‘阅读’。”

有人需要一个看得见风景的座位,有人需要排除干扰的静心阅读,有人需要与他人交流互动的场所……开放后的上图东馆志在满足阅读的不同场景,比如,一个不插电的“极静阅览室”就将为读者提供没有手机干扰、切断互联网的阅读体验。“包容、连接”,将成为这个复合型文化空间赋予城市的引领性价值。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智慧”

智慧,是上图东馆的另一个关键词。究竟什么是智慧型图书馆?其一是建筑管理的智慧化,运用物联网技术形成绿色、安全的建筑运营环境;其二是服务的智慧化;其三是后台业务流程的智慧化。 

“对读者而言,服务智慧化是感受最为显著的,也是东馆探索的重心。”陈超介绍,一套全预约制的图书馆服务系统正在开发调试中,未来,在为部分有需求的群体保留一定的现场空间之外,在上图东馆,可借阅的图书、可使用的座位、可参与的活动与可利用的空间,都能实现预约。这既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战略之下的一种积极应变,更是图书馆服务体验和效率的一大提升。

手机借阅、机器人馆员、最新一代图书分拣系统等都将在上图东馆继续深化应用。以机器人馆员为例,不仅可为读者提供导引服务,还将逐步实现更实用的借还书、咨询等功能。当可移动的机器人出现在读者身边,随借随还的场景就不再是设想。

“智慧图书馆并非简单地理解为‘无人’,而是更关注人与自动化之间的关系,助力馆员变得更智慧,从而进一步帮助读者更智慧。”陈超介绍,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在打造基于全球领先的开源微服务框架开发的智慧图书馆平台,将全面覆盖市、区、街镇、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提供智慧化支撑服务,推动上海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整体转型,夯实、提升区级馆、街道馆的服务品质与能效。

这套系统名为“FOLIO”,为“图书馆的未来是开放的”英文缩写,目前在全球公共图书馆界尚无应用。“这套系统将改变图书馆管理、服务、业务这三个底盘,使其‘智慧’基础更为扎实。对读者而言,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智慧。”陈超形容。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服务的方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图书馆的性质从知识保存者转变为知识创造者;作为免费开放的社交空间,市民信赖、安全的场所,图书馆还承担着进一步促进不同人群交流,成为社会黏合剂的使命。上图东馆建成后,淮海中路馆舍将继续面向机构和读者,提供专业化、研究型的知识服务,与东馆偏重大众化、体验型的主题活动实现错位。

“如果说流通量、办证量等是图书馆传统业务数据,不断创新与常态化运作的阅读服务,则是图书馆新的软实力。”陈超展望,不断激发市民的阅读、学习兴趣,让知识服务变得更为喜闻乐见,是文化引领的题中之意。基于包容理念,上图东馆还计划设计由馆员导览的参观路线,“将今天的游客转化为明天的读者”。

当上图东馆、上博东馆与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交相辉映,文化、科技、艺术势必擦出更多火花,市民、游客、读者、观众的身份将不断切换。不远的未来,这样的场景不是梦想。

  • 上一篇:让灰色“水泥森林”变得更加生活化更具亲和力 上海今年打造一批“桥荫新空间”
  • 下一篇:微创神通十年磨一剑 原创颠覆性颅内金属密网支架专治超大脑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