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时隔十一年再推《上海市地图集》 上海最新“成长记录册”出炉

时间:2021-08-14

192幅地图、322个统计图表、118张图片……时隔11年,上海近日再次发布大型综合性城市地图集。在这本最新发布的上海地图集里,不仅能直观看到市民的生活日常,也全景式展现了上海的城市风采,让人清晰感受到强劲跳跃着的时代脉搏。

上海是全国首个编纂综合性城市地图集的城市,也是地图版本最多的城市。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相继于1970年、1984年、1997年和2010年,分别组织编纂了四版《上海市地图集》,这些地图集反映了上海不同时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那么,2021版《上海市地图集》有哪些亮点?市测绘院第四分院院长姚文强介绍,新版地图集从上海亮点、国家担当、全球视野的视角出发,通过空间、时间、专题的有机联动,形成层层递进的叙事化逻辑框架,集合成一部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地图集。同时,通过微信小程序推出线上版,公众通过扫码、“图溯上海”公众号或搜索微信小程序“SHATLAS”即可浏览线上版地图集,实现线上和线下互动。

展现全球视野

聚焦与世界对话的“接口”

上海在全球城市中的竞争力到底如何?地图集选取权威维度进行呈现:2020年GaWC(全球城市名册城市排名)中,上海位于全球第5位,仅次于伦敦、纽约、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2020年GPCI(全球城市实力指数城市排名)和2019年至2020年GUCR(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经济竞争力城市排名),上海均位居全球第10位。

据编纂人员介绍:“新版地图集最大程度采用了上海与全国乃至全球数据的对比。这是和以往的地图集相比,最大的不同点”。为什么要采用具有全国、全球视野的数据?编纂人员解释称,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的视角就不能仅仅聚焦城市内部。因此,地图集的内容呈现也尽可能地对标一流城市,从而充分体现上海在全国和全球的地位。

上海港通江达海,吴淞口到南北槽航道交叉处,日均有3300艘船只进出,繁忙景象气势磅礴。这一画面化作抽象数字,成为上海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异指标。图集数据表明,在全球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年增长率中,上海港均位列全球第一,远高于位列第二的新加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和外国人士打交道,大家却很难直观了解到,他们的家乡在哪里。在新版地图集中,编纂人员对持有本市签发6个月以上有效居留许可证的外籍人口信息进行梳理发现,外国人在上海的生活区域发生了变化——根据2009年、2014年和2019年的外籍人口居住地分布图,外籍人口的居住地也逐步从市中心扩展到周边,出现散点分布的趋势,其中浦东张江和临港的集聚度变强。

“外籍人口的居住变化,和城市发展、重大战略推进有很大的关联。新兴地区的发展潜力,吸引了许多海内外人士前来工作和创业。”市测绘院第四分院地信科科长余晨曦介绍,以2019年为例,上海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来自安徽、江苏、河南、江西和浙江。

与众不同的是,新版地图集还采用了“最浪漫”的视角——来自夜晚的璀璨灯火。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夜间照明设施逐渐普及,夜晚灯光的强弱直接呈现了人类活动区域的发达程度。基于这个特点,夜光遥感的作用逐渐开始凸显,在分析城市扩张、估算社会经济总量等涉及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同一张夜光地图上,编纂人员选取了不同区域尺度的比对视角,如上海之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全球一流城市,上海之于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之于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等。结合夜光遥感数据,进行辐射亮度测算后可以发现,在长三角光源最集中的地区就是上海。

融合新式与传统

五本地图集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地图是一门特殊语言,承载社会、历史、地理、民俗等各类知识,散发出意蕴绵长的城市之光。地图集,是对过往光辉岁月的回望与致敬。此前,上海曾出版过4本地图集。第一版为1970年;1984年版着重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1997年版充分反映了上海改革开放,特别是“八五”时期在经济社会、城市建设、投资环境、资源利用、高新技术、外引内联等方面的成就;2010年版重点反映了上海世博会的显著成就。

对于新版地图集,编纂人员投入了颇多心血,整体策划编制历时3年多。据了解,新版地图集汇聚了40余个委办局、单位及16个区等各编委会成员单位的权威专业资料。

为了全景展示上海,新版地图集使用的图表和数据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最初到手的数据格式多样,文本、EXCEL、图片等多达8000份,近48G容量。要把浩如烟海的信息加载在一张张图纸上,兼顾客观与感官,这样的任务量难以想象。编纂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将海量数据进行空间化集成并进行可视化表达,让城市发展轨迹都呈现在一笔一划的客观描述中。在这本讲好上海成长故事的书中,有太多的历史时刻值得驻足纪念,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回忆体味,更有太多的历史沉淀,值得现在的我们重温与感悟。

做地图集这件事本身意味着传承。中国古代地图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魏晋时期的裴秀提出“制图六体”,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图制图学理论,北宋科学家沈括的地形模型图,元代地理学家朱思本绘制的《舆地图》,都将我国传统的绘图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样的传承在新版地图集中,都可一窥端倪。

市测绘院第四分院总工程师忻静告诉记者,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地图的编制都离不开投影、比例尺、定向等地图数学法则,再融合具有系统性、象征性、时代性的视觉设计表达,上海地图集在传承与创新的触碰中激荡出火花,实现形数理的统一。

  • 上一篇:微创神通十年磨一剑 原创颠覆性颅内金属密网支架专治超大脑动脉瘤
  • 下一篇:如何让历史名人成为当下网红 徐渭诞辰五百年大展带来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