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时刻不能松懈,有一条至关重要的“健康线”需要广大市民共同努力、一起筑牢,那就是:保持社交距离的“一米线”。
昨天,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再次发出呼吁:距离不仅产生美,还能防疫保健康。作为健康防护要点之一,在公共场合时,请广大市民务必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社交距离要保持“一米线”?半米行不行?两米是不是更好?对此,健促专家从专业角度给出解释:新冠、流感等病毒均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人们在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随飞沫排出到空气中。有多项研究表明,在重力作用下,飞沫从人体口鼻排出到落地的水平距离一般在一米以内,换言之,通常情况下,“一米”距离就是安全的社交距离。而近距离接触时,人如果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则有感染的风险。也正因此,防疫专家会反复强调并建议:在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至少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那么,当人们走出家庭、进入公共空间时,有哪些场所一定要保持“一米线”距离呢?健促中心建议,进入以下场所或从事这些活动时,务必要遵循“一米线”的安全距离:
——商业场所,如在商场、超市、酒店、菜场等,在购物、结账时;
——公共场所,如在银行、医院等,在检测核酸、候诊、接种疫苗排队时;
——人流集散区域,如在地铁、公交、机场、车站、码头等,在排队乘车、候车时;
——工作场所,如会议、办公座位应相互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或在单位食堂排队就餐时,也要注意不扎堆、不攀谈。
除了“一米线”,健促中心同时提醒公众,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正确勤洗双手,经常开窗通风,避免人群聚集,使用公筷公勺——这些都是“一米线”的“好伙伴”,时刻要记牢,一个不能少。
疫情当前,个人防护片刻不好松懈,坚持“三件套”“五还要”,才能共同构筑坚不可摧的健康防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