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左:姜冉馨(左)和搭档庞伟在比赛中。上右:姜冉馨初登奥运舞台,就收获一金一铜的佳绩。均新华社发 制图:李洁
青春筑梦,奋斗逐梦。在不久前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一批中国00后体坛新星脱颖而出,在拼搏中追逐青春理想,以奋斗的姿态书写青春华章。
赛场上,他们乐观自信、奋勇作战;赛场外,他们张扬个性、善于表达。一张张仍显青涩的面孔,定格青春奋斗的模样,向世界展示“新世代”中国青年向上向善的阳光形象。
他们之中,上海00后射击小将姜冉馨初登奥运舞台,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收获一金一铜的佳绩。这次闪耀的奥运之旅,是勇担使命、不懈拼搏的最佳褒奖,亦是砥砺进取、接续奋斗的动力引擎。走下领奖台,过往皆序章,这位新科奥运冠军已马不停蹄奔赴梦想的下一站。
金牌扔进行李箱,一战成名只是“路过的风景”
结束在北京的防疫隔离,姜冉馨带着奥运冠军的荣誉回到家乡,直奔上海射击射箭中心,投入全运会备战。队里简单的欢迎仪式和头顶的冠军光环,让她还有些不习惯,“到现在我也没觉得自己是奥运冠军,我还是从前的那个自己。”
就在20余天前,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21岁的姜冉馨作为年龄最小的选手,以第三名的成绩首次登上奥运领奖台。随后的混合团体10米气手枪决赛,她搭档老将庞伟出战,在一枪决胜负的关键时刻沉稳发挥,射落运动生涯奥运首金。一时间,原本不为人知的年轻枪手,成为众人瞩目的冠军新秀,“一战成名”成为她身上的夺目标签。
“那是观众的视角。对我来说,只是人生中路过的风景。”提及奥运夺金后的迅速走红,姜冉馨一如决战举枪时那般淡定,流露出与年纪不相符的成熟。她并不否认夺得奥运冠军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但她坚信圆梦的过程远比结果更为重要。“在成为奥运冠军之前,一定会经历很多次失败和挫折,才能达到这样的成绩。”姜冉馨说,“我们收获的不是奥运冠军,而是拿奥运冠军的这个过程。如果只是纯粹追求结果,那路就走错了。”
回忆夺冠当天那个夜晚,姜冉馨说自己睡得很香。至于金牌,“就卷起来扔进了行李箱”。在她看来,无论何种比赛,无论奖牌成色,都缘于平日千万发子弹的累积,是自己努力付出每一滴汗水的回报,“从这一点来说,奥运金牌,就只是一枚金牌而已。”
隔离期就地取材坚持训练,任何时候都拒绝“躺平”
从奥运赛场到隔离酒店,金牌就默默“躺”在姜冉馨的行李箱里。而作为金牌的主人,她从走下领奖台那一刻起,已开始了新的逐梦征程。
原以为,三周的防疫隔离期是运动员们大赛后难得的假期。可很快,隔离酒店里奥运健儿花式训练的视频,就再次载着满满的正能量,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话题。尽管射击项目对体能训练要求不高,但专项力量训练和调节身心,对于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至关重要,因此也成了姜冉馨在隔离期的自我必修课。
“其实也想过,回国隔离就每天躺着休息,听听歌。但真的回来了,还是觉得不能让自己放松,要脚踏实地保持训练。”常年养成的高度自律和深入骨髓的持之以恒,让一闪而过的惰性无处藏身。无论赛场或是人生,从来都没有谁能“躺赢”。经过短暂的休整,在隔离酒店并不宽敞的空间里,机灵的姜冉馨“就地取材”,将两瓶矿泉水通过绑带组合在一起,练起了“无枪版”的专项力量。
“条件特殊,没有随身携带哑铃,就想着通过水瓶做配重,也能起到训练效果。”保持训练之余,复盘奥运比赛也是姜冉馨隔离期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分析自己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她反复观看自己的两场决赛视频,在线上与队友和教练一同交流,“换一种角度看自己打得怎么样,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小肩膀扛起大责任,以“无止境”的钻研兑现潜力
一如从前,年少成名之后,姜冉馨身上依然有着那股让教练最为欣赏的“钻”劲。“既然热爱这项事业,就要把它钻研到底。”在她眼里,“钻研射击,学无止境。”
早在通讯软件还不发达的年代,小小年纪的姜冉馨就通过手机短信盯着教练讨教动作细节,有时一聊就是两小时。进入上海射击队后,已达到较高专业水平的她,仍在一次比赛后一笔一划列出足足23条自我小结,连教练也感叹“太不容易”。
练习射击八年,善于钻研和思考,让姜冉馨兑现了自己的天赋和潜力。在日复一日的动作重复中,她努力探究项目精髓,追求“人枪合一”的最高境界。 “看似动作简单,做好其实很难。如果只停留于表面,就无法深入精髓。要学会享受射击这项运动,尽可能做到每个细节恰到好处。”与大多数同龄人相比,兼顾学业与训练的她,也更懂得专注的重要性。 “无论学习、训练和生活,都要保持专注。如果学习、训练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又惦记着训练,那什么都做不好。”正是因此,教练们都说,靶场上的“冷酷”射手和靶场下的活泼少女,看起来如同两个人。
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向着心中的目标不断进击,才能让青春梦想绽放。“奥运会过去了,一切是全新的开始。好好钻研动作、思考训练,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为未来打下更牢的基础。”虽然奥运冠军并未给训练和生活带来太大变化,姜冉馨的肩头却能感受到更多的责任,“00后是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奥运会让大家看到,我们不仅能做成一些小事,也能做好一些大事,说明我们很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