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海纳百川,海阔鱼跃——上海市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七十载纪实

时间:2021-09-02
从疫情防控的试剂疫苗,到集成电路的装备材料;

从农产品的上行,到大宗商品的交易;

从最大众的航空服务,到最便捷的互联网券商……

在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民营经济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存在。

1951年,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迄今为止已走过整整70个年头。秉承“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十字方针,紧扣“两个健康”主题,推动民营经济与国家战略、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上海“海阔凭鱼跃”的环境,给了民营企业施展的大舞台。事实也证明,民营经济越强,上海发展越好。

(一)“听党话、跟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

秀美的苏州河,自西向东蜿蜒流淌,河畔的上海总商会大楼肃然矗立,诉说着中国民族工商业的百年沧桑。

“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中国的商会组织也在此萌生。

1949年6月2日,上海解放后的第7天,陈毅市长与90多位工商界代表座谈,阐述党的工商政策,探讨筹组新的工商团体,这是全国最早启动筹办的工商联组织。

1951年2月,上海市工商界代表会议胜利召开,宣告了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的成立,这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工商联组织之一。上海的工商业者,从此有了新的、属于自己的“家”。

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上海市工商联从筹备委员会成立的那一天起,血脉中就植入了“听党话、跟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红色基因。

盛丕华、胡厥文、荣毅仁……这一批闪闪发光的名字,都是上海市工商联筹委会成员。上海解放初期,上海市工商联团结了一大批民族工商业者开展工作,动员工商业界尽快恢复生产、稳定市场、安定社会秩序,积极认购公债,支援新中国建设。统计显示,当时上海工商界认购公债总额占上海全市的72%、占全国的22%。

当鸭绿江边燃起战火,上海工商界更是群情激奋,纷纷订立爱国公约,慷慨解囊。一开始在认捐时,数量是270架战斗机款额,但是经过各方的努力,最终的数字是404架款额,占全国捐献总额的10%以上。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上海的工商业者也曾经历磨难,但爱党爱国的初心从未动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重新焕发生机的上海市工商联,创下许多难忘的“第一”:组建全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爱建公司、全国第一家民办大学——上海工商学院、上海第一家沪港合资企业——联合毛纺公司……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1998年在浦东张江成立的微创医疗,经过20多年发展,从一家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型的跨国医疗器械集团。全球范围内,平均每6秒就有一个微创的产品被用于患者。

“党和国家的政策感召了我,浦东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成就了我。”微创医疗董事长常兆华回忆,刚刚从海外回国时,张江还是一片农田,公司附近还有一个鱼塘。中午闲暇时刻,很多人在鱼塘边看农夫捕鱼。如今,在党的领导下,云集了上海光源等大科学设施的张江,正在朝着世界一流科学城的目标迈进,而微创也成为与世界巨头同台竞技的医疗器械头部企业。

(二)“上海民营经济的质量是高的,民营经济对上海的贡献是大的”

民营企业是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

提到上海的城市精神,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海纳百川”。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各类所有制经济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百舸争流的格局。

与纷至沓来的外资、实力雄厚的国资相比,上海的民营经济,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

统计显示,2020年,上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28.7%。完成税收4778亿元,占上海税收的比重提升到38.6%,再创历史新高。科创板上市的39家上海企业中,民营企业达到24家。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民营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上海全市的比重近七成。

“上海民营经济的质量是高的,民营经济对上海的贡献是大的。”这是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市总商会会长寿子琪对上海民营经济的总体评价。

为何说上海的民营经济质量高?上海近90%的“专精特新”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硬核科技领域展现出非凡的创新能力。

“上海拥有规范的市场环境、开放的前沿地位,这就吸引国内很多头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后纷纷在上海设立国际总部、研发总部、第二总部。”寿子琪说。

民营经济对上海的贡献大在何处?不仅仅是就业,也不仅仅是贡献全市近40%的税收。在不少“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领域,上海的民营企业拉得出去、打得了硬仗。

拿备受瞩目的芯片产业来说,从制造刻蚀机、清洗设备等半导体装备的中微公司、盛美半导体,到生产抛光液、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的安集科技、上海新阳,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上,上海的民营企业都是重要参与者。

进入“十四五”,在上海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民营企业的身影也是随处可见:西郊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正在抓紧推进。东海之滨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闻泰科技的12英寸车规级晶圆制造中心正在加快施工。备受关注的大虹桥,正在建设南虹桥“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从三大重点区域到三大先导产业,民营经济都是其中的活跃因子。

上海市委强调,民营企业一直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上海也将进一步创造让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民企感受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三)“当好民营企业的‘娘家人’”

“政会银企”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发展(上海市工商联 供图)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宝燕集团带来了猝不及防的冲击:1月下旬停止了餐饮、亲子乐园全部门店和部分超市门店的营业,5000余名员工待岗,现金流归零,春节营运备货损失60%,还要付大量承租物业房租……

“如果不是‘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为企业落实了纾困贷款,这一关都不知道怎么过!”上海宝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明宝感叹。

“政会银企”,是2020年在上海市委统战部领导下,聚焦疫情防控形势下企业资金困难等痛点问题,由上海市工商联、上海市担保中心、上海市民政局等相关单位探索建立的一个四方合作机制。该机制由政府提供政策性支持,行业协会商会提供信息服务,帮助银行降低风险,帮助企业增强信用,缓解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要当好民营企业的‘娘家人’。”这是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黄国平挂在嘴边的话。“政会银企”,就是工商联这个“娘家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贴心服务之一。

统计显示,目前上海的“政会银企”机制已覆盖16个区、381家商协会、18家金融机构, 上海市工商联先后与7家银行签署稳企业保就业专项协议,与2家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协议,累计服务企业11747家,贷款金额562.9亿元。今年以来,“政会银企”机制还在不断迭代升级,合作对象从银行扩展至证券、保险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政会银企”是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在上海市工商联推动下,上海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成立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截至目前,联席会议已包含了31家市级委办局、16个区政府,从加强制度供给、促进政策落地、培塑代表人士等方面着手,不断优化上海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上海民营经济的明天会更好,社会责任感会更强”

上海市民营企业家赴南通学习弘扬“张謇精神”

(上海市工商联 供图)

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泰坦科技总部,散发着浓浓的青春气息。这家由华东理工大学6名博硕士共同创办的创业企业,聚焦科研创新“实验室场景”,致力于成为“中国科学服务首席提供商”。

从2007年成立到成功登陆科创板,在营业收入、增速、利润这些指标之外,企业的价值追求、社会责任是创始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成立之初,我们就琢磨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企业文化的引领。”泰坦科技创始人谢应波说,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泰坦科技累计提供口罩300万只、手套2500万只。

把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引导更多的民营经济人士、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发扬上海工商界“听、跟、走”的光荣传统,不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是上海市工商联正在做的事。

成立上海市工商联青创联,目前市、区及所属基层商会青创组织成员已达3000多人;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上海市工商联所属企业捐赠额列各地工商联之首;建党百年之际,上海市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家,围绕“沪商精神”开展系列讨论,引导民营企业家“养大眼界、做大事业、展大情怀”。以“爱国、敬业、诚信、进取”为内核的沪商精神,已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的民营经济不能沉湎在过去的辉煌中,要始终奋楫潮头、勇立潮头。”寿子琪说,对于新时代上海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明天会更好,民营经济在上海经济中的占比还将不断提升;二是社会责任感会更强,传递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不辜负新时代、新使命、新希望、新期盼、新要求。

上海市工商联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和企业家们共同写下这样一首歌:“初心永不忘,日月来划桨……一生进取心,家国情怀亮”。

这是上海民营经济的写照,也是新发展阶段再出发的号角。

  • 上一篇:传唱《沪商之歌》传承"沪商精神"
  • 下一篇:上海林荫道总数已达317条 总长295.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