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春华秋实,今朝拾穗而歌。9月23日,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迎来了改建开业的十周年生日。文化广场精心策划十余场艺术体验活动,与市民共庆剧院的十岁生日。并且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实体化运作计划》与《数字化剧院建设计划》,并开启首届“文化广场音乐剧合唱团”招募。
据了解,十余场艺术体验活动包括5场特别版剧院导览、3场艺术工作坊、2场ByStage汇谈主题讲座、1场广场小白点心工作坊。文化广场还携手艺高高Artgogo打造“拾穗而歌·演出快乐”艺术装置,首部自制原创音乐剧《蛋壳里的心跳2021》也将特别呈现。除此之外,文化广场与上海地铁联合呈现的“拾穗而歌——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十周年庆”特别展览,已于9月初在陕西南路站文化长廊温情上线,与公众分享剧院艺术与都市生活交融相遇的种种可能。
展演“码头”升级创制“源头”
2011年,恰逢“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文化广场作为全亚洲最大的下沉式剧场,和上海首个以音乐剧为运营中心的专业剧场应运而生。运营十年来,文化广场共举办演出726台2,647场(含巡演),平均上座率达73%,接待观众人数3,013,102人次。
同时,文化广场亦注重释放舞台艺术的城市辐射力,践行剧场空间的社会责任。在上汽集团的支持下,文化广场共举办各类公益艺术活动达2,145场,吸引366,096人次参与,并共计发售316,337张公益演出票,建立更为亲民的都市观演日常,增进更为亲近的剧场文化纽带。
2019年底,在黄浦区“演艺大世界”和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旨在打通音乐剧“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于“内循环”大趋势下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孵化培育平台和最具号召力的区域文化品牌,提升演艺产业创新能级。
据悉,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的实体建设将于12月正式启动,明年4月完成并启用,近2,000平米的共享空间,将引领文化广场超越剧场常规的感官体验,承载多重意义,以此连接、服务更多的人群与产业链。
演出“舞台”转身孵化“平台”
“文化广场十周年特别发布”以音乐剧经典选段《爱的季节》温暖开场,由9位来自音乐剧歌唱大赛的人气选手为到场献唱。回溯至开业初年的首场《极致百老汇》,从每年9月自创出品各国音乐剧集锦音乐会,2016年首次挑战音乐剧整剧制作,再到2019年面向音乐剧新人推出“音乐剧歌唱大赛”与“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文化广场每一次对内容创作发起的尝试与对创作人发起的号召都引发了极高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迄今为止,在两届音乐剧歌唱大赛的20强选手中,共有16位最终成为职业音乐剧演员;另一方面,三届孵化计划共计收到239份投稿,其中《生死签》《对不起,我忘了》《无法访问》5部作品脱颖而出,已正式投入商业运作。此外,文化广场出品音乐剧《我的遗愿清单》《春之觉醒》《拉赫玛尼诺夫》《也许美好结局》已巡演全国30座城市,巡演场次达251场,吸引观众163,200人次,全新制作大剧场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粉丝来信》(中文版)亦将于今年11月至明年1月首登舞台。
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提出:“未来的文化广场将从‘看音乐剧到文化广场’升级为‘做音乐剧到文化广场’,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原创展演、专业论坛、歌唱大赛、孵化计划、研究中心等品牌对于人才的聚合作用,并携手更多合作伙伴资源,提升对内容端的扶持效能。”
与此同时,由文化广场剧艺堂主办的“文化广场音乐剧合唱团”将正式开启招募,女高音歌唱家王作欣、音乐剧演员朱芾、刘阳、何亮辰,以及音乐总监王诗培将担任合唱团特别顾问。该项目将成为“音乐剧歌唱大赛”以外,另一个面向音乐剧爱好者和歌唱爱好者的展示平台,最终,所有合唱团团员将获得一年一度专场演出的展示机会,并参与其他不定期演出活动。
“信息”视角升级“数字”服务
自2016年起,文化广场开启信息化平台建设,并正式建立了完整的会员服务体系。2018年,文化广场在剧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数据可视化平台,文化广场与观众的联结不再单纯依靠票务,而是更加生动和具体的“人”。截至目前,文化广场累计注册会员已超过34万人。信息化剧院的这一创举既为传统剧院行业提供了效率的抓手,促成“人、票、剧、场”的传播新视角,也借由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推动剧院运营迈向数字化服务、精准化决策、行业新零售的时代。
“不光是疫情为演艺行业带来了各种不确定性,新观众的迭代也值得行业长线关注。我们愈加明确作为剧院所肩负的培育观演市场的责任,而能够真正‘看见’观众,应是从业者永不懈怠的功课。”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介绍,此次发布《数字化剧院建设计划》,旨在构建剧场更立体、更智慧的营销体系,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剧院文化,进而走进剧院感受现场演出的魅力,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交互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广场将解锁“文广8号门”新路线,通过8号门移动票亭的设立,构建开放融合的剧院生态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