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黄浦旧改之路,丈量出百姓幸福新“刻度”

时间:2021-10-15

旧改,是黄浦老百姓最大的期盼,也是黄浦最大的民生。

以党建为引领,将旧改“改”到百姓心坎

2020年6月26日,外滩街道宝兴里旧改最后一户居民搬迁完毕,仅用172天就实现了1136证居民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创造了全市大体量旧改项目居民签约、搬迁完成时间的新纪录。

申城“第一居委”的速度和效率,正是得益于新时代的党建引领。

2020年年初,黄浦在金陵东路地块(宝兴里)旧改项目上,首次在区级层面构建旧改项目“党建联席会议+临时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组织架构,设立政策咨询小组、矛盾调解小组、问题解决小组等6个小组,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汇聚各方力量和资源,群策群力共破难题。

正是在这样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下,宝兴里旧改群众工作“十法”孕育而生。“十法”是什么?无论是精准排摸法、平等交流法、钉钉子法,还是换位思考法……“每一种方法,都是社会治理能力在基层社区的生动实践。”宝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丽华这样总结。

之后,宝兴里旧改群众工作“十法”成为推进全区旧改的工作“法宝”,黄浦将宝兴“十法”作为全年旧改群众工作的工作指引,在全区各项目进行复制、推广,号召全体旧改系统工作人员学习并贯彻落实,通过真诚呼应群众所盼,积极解决群众所求,强化共建共商、资源整合,创新工作方法,将党的组织建在征收基地上,把解决实际问题贯穿于旧改全过程,切实保障旧改工作又快又稳推进。

创新模式,开辟旧区提速“新车道”

回看过去5年,黄浦的旧改征收总量不断刷着新高:在多年保持5000户的推进规模后,2018年,黄浦突破了7000户,在2019年突破12000户的基础上,2020年全区先后实现14个项目启动生效,征收总量历史性的突破20000户,实现旧改征收总量的“三次飞跃”。

如此快速度的背后,是模式的创新,更是强大执行力的“加持”。

合作模式的创新,融资渠道的拓展,是近年来黄浦旧改加速跑的“助推器”。2019年是上海推进“政企合作、市区联手、以区为主”旧改新模式的起步年,黄浦区作为首批与上海地产集团合作的城区,启动了乔家路地区的政企合作旧区改造工作。2020年,在乔家路东西块良好合作的基础上,黄浦区充分依托市城市更新平台,总结经验、优化流程,先后启动余庆里地块、203街坊、乔家路北块(一期)、135街坊、新闸路地块(二期)等5个项目,涉及居民8300余证,5个项目目前均高比例生效。为进一步推动旧改提速,双方又探索成立了黄浦区政企合作旧区改造指挥部,从前期规划研究、中期征收实施以及后期招商引资等各环节加强沟通协作,在全周期、全领域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政企合作项目全面提速顺利开展。

有了“助推器”,“内燃力”也很关键。而上下拧成一股绳的强大执行力,是黄浦区旧改工作“加速跑”的另一个关键。

旧改,要聚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这是黄浦区党员干部们的共识。2020年,黄浦区委进一步强化了原有的黄浦区旧区改造(房屋征收)工作领导小组的力量,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成立资金保障、实施推进、规划研究等6个专项工作小组,由各相关区领导担任专项小组组长,涉及的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凝心聚力,狠抓旧改工作落实,全力完成旧区改造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地一策,激活沉睡的旧改“毛地”

在旧改地块中,毛地一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所谓毛地,就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开发商受让土地后因种种原因迟迟没有开发,但居民们期盼旧改的热度却持续升高。

作为上海旧改任务最重的城区,黄浦区的毛地很多。然而,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2020年,毛地项目的处置迎来突破:上海建工新昌路(2个街坊)、中海建国东路(5个街坊)等一批大体量毛地项目,全面启动,被彻底激活。

特别是,上海建工新昌路项目,2017年被列入本市第二批历史风貌保护扩大街坊,地块风貌保护要求较高,推进难度较大,一直停滞不前。2020年,经过与上海建工集团的多轮商讨,由区政府和建工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昌路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在一轮征询中,1号地块南块通过率99.89%,7号地块通过率99.65%。在二轮征询签约首日,新昌路1号地块南块和7号地块签约率达到99.48%,渴望改善居住条件的老百姓,在被按下“暂停键”后,又一次圆上了梦。

黄浦通过前期与各开发企业的沟通协商,研究细化“一地一策”处置方案,特别是对于停滞多年的大体量地毛项目,从规划方案研究入手,重点聚焦“整体、长期、动态”的平衡原则,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平衡方案,千方百计推动企业继续开发,或积极搭建平台为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有效清理了历史欠账,让沉睡的毛地被激活,让期盼的百姓圆上梦。

  • 上一篇:黄浦区领导与老人共庆重阳佳节
  • 下一篇:黄浦区137街坊:“旧改,开启我们的全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