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自古就有“苏松税赋半天天下”“衣被天下”的美誉。“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早是从松江探索起步的,并于2013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复制推广。进入新时代,松江区聚焦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出“三个坚持”,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农业发展新动能,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型主体融合发展、互促共进。
坚持多模式覆盖 推动组织有形有效
松江区高度重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召开“强农村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出台《松江区关于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创新设置,推动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叶榭镇党委针对合作社党支部规模较小、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以上海家绿蔬菜合作社党支部为“龙头”,成立合作社党总支,整合原有5个合作社党支部,探索“党组织引领+专业合作社运营+产销联盟+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合作社党建工作模式。
泖港镇共有家庭农场122户,其中党员农场主9名。镇党委在镇级层面成立家庭农场党支部,探索党支部带家庭农场、党员带农民致富的“双带”党建工作模式。家庭农场党支部自成立以来,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扩大,培养并发展“全国十佳农民”、曾登上国庆阅兵彩车的家庭农场主李春风(见上图)成为党员,多名家庭农场主递交入党申请书。区农业农村委党组成立“松江大米”农联社党总支,重点吸纳涉及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主体,初步形成“区—镇—新型主体党组织”三级党建引领体系,推动产业从“卖稻谷”向“卖大米”升级,促进“松江大米”全产业链发展。
坚持深融合运转 推动产业兴旺兴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松江区通过党组织引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在泖港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党组织成立以后,突出政治功能、严肃组织生活、规范实体运转,严格党员积分制管理,及时组织党员学习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
张春辉是叶榭镇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总支书记,也是上海家绿农产品配送中心总经理,依托这个“双重身份”,他围绕“农产品怎么种、怎么销”等问题,借助党总支牵线搭桥,充分利用“家绿”的品牌、平台优势,开展技术培训,制订产品标准、调整种植结构,建立起了农产品产销联盟。作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上海松林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种养结合模式,让猪粪作为有机肥回田,实现了每亩稻谷增产5%~15%,加上收购价比国家收购价高16%,每亩大约能为农民增收300元。
坚持全方位保障 推动服务精准精细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送技术上门、送服务上门、送政策上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能增效,构建起以农机4S店为示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共有672户家庭农场实现机农一体化,占比达74.2%。松江区还在全市率先成立首家区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作为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该维修服务中心为所有家庭农场主的农机设备提供从维修、培训、销售到处置的“四位一体”全程服务管理,让农机维保享受“轿车”的高规格待遇。同时,松江与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试点成立的“松江区补贴农机处置平台”有效保障了“老机”流转的用户权益,形成了科学配置全区农机发展的长效机制。
自2019年1月1日起,松江区酝酿了近5年的《关于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者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给予参保补贴的操作办法》开始施行。为推动政策与服务精准对接,区人社局党委牵头举办多场政策宣讲会,主动回应长期以来许多家庭农场主,特别是年轻农场主的需求和呼声。“社保通道”的打开,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家庭农场主对退休后保障的担忧和顾虑,也让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角色日趋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