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康复服务!松江首批3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成

时间:2021-10-15

今年,在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的牵头和市财政局、各区政府的配合下,“建设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截至9月底,首批41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揭开面纱,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车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在其列,3家各具特色的社区康复“样板房”满足了居民的基本康复需求。

康复患者上门“尝鲜”体验棒

10月12日是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正式与患者见面的第一天。一早,65岁的李老伯在老伴的陪同下走进康复中心。脑梗病发三年多,李老伯的左手一直不太灵便,喜欢写书法的他最担心的就是右手也受到影响。“前两天看新闻,得知家门口也有康复中心了,便特地打电话咨询了开放时间。”让李老伯感到幸运的是,“尝鲜”当日,正好赶上上海养志康复医院的康复专家下沉社区。“从家过来很方便,医生认真,也不用排队,检查费和治疗费加起来一共131元,都是医保卡支付,没有额外花钱。”老伴汪阿婆补充道。

事实上,社区康复服务过去也一直在开展,但服务范围相对有限。以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在2000年就取得了康复医学执业资质,但康复服务以在老年病房开展为主。这次创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该中心将70余项现代康复服务列入清单对外公示,服务范围拓展至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慢性疼痛、老年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引起的明显功能障碍稳定期或后遗症期的康复。

“过两年,新的门诊大楼建好后,中心将配备将近600平方米的门诊康复区及200平方米的住院部康复区。”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殷建峰表示,社区康复是康复患者回归家庭的“最后一公里”,规范化、高质量的康复服务是“刚需”。

智能设备为康复锻炼“添翼”

作为首家纳入松江区三级康复诊疗平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8年4月起系统开展社区康复诊疗服务,截至目前,经由双向转诊通道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有308人,其中上转106人、下转202人。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高质量的康复需求,上肢康复机器人和天轨系统等智能康复设备如今已在该中心“上马”。在作业治疗区,记者看到,一名脊髓损伤患者正在使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常规康复锻炼。“虽然是机器人,但它更像是康复科的家人,能够帮助治疗师完成许多手动功能的训练,有效降低人力成本。”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负责人柴丹凤介绍,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补偿部分上肢的负重,帮助患者利用残余神经肌肉支配能力进行训练,与人工指导相比,辅以动画提醒,更具有趣味性。

天轨系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采访中,记者正巧碰到一名卧床患者在使用天轨转移系统,从病床到活动室,患者借助天轨转运吊带,沿着天花板上架设的轨道“一键直达”。“天轨系统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设备,除了转运,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在悬吊装置基础上进行优化,搭配契合人的头颈、躯干、四肢、手脚的悬吊带,帮助患者实现减重状态下的步行训练及站位、坐位平衡训练,针对偏瘫、截瘫、疼痛、平衡障碍、脊柱侧弯等患者的康复均有效果。”康复治疗师顾强说,比起传统的康复治疗设备,天轨训练系统能帮助患者更快地站起来、走起来,更好地缓解疼痛,矫正异常体态。

康复服务与“本土”特色融合

社区康复配置有了实打实的提升,特色建设同样夺人眼球。在车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业治疗区和感统治疗区竟然可以推窗见绿、抬头见光,位于中心三层的康复病区西面是一处56平方米的阳光庭院。

“沐浴着阳光做康复训练,对于生病的人而言,是多么美好啊!”骨折患者朱先生术后在车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了一个月。习惯了在室内进行康复训练的朱先生直言,从室内走向室外,这样的康复治疗让他感到新鲜和幸福。“康复服务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随行的康复治疗师黄佳俊介绍,在康复病区建设阳光庭院,正是源于康复服务领域的“家”概念。

“通过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建设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完善上下级转诊衔接机制,承接区域医疗中心内各种康复病人需求,形成良性运行机制,把为民办实事落实到位。”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计划,“十四五”期间,松江将基本实现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康复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除了配备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必备的硬软件,各个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还将根据辖区特点和自身专长逐步拓展打造社区康复服务特色品牌,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康复服务。

  • 上一篇:秋季美味扎堆上市!松江这处新开的水果市集火了
  • 下一篇:大专起报!文员、教务……松江这个进修学院正在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