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外地员工返沪为何姗姗来迟?

时间:2017-04-10

  元宵节都过了好几天了,可一些服务行业员工才刚回来上班。还有企业主反映,很多外地员工宁愿放弃早开工红包,也要休足假期。他们为什么姗姗来迟?

  票抢不到只能“飞”回来

  在一些企业里,尽管老板准备了开工红包和隆重的仪式,迎接准时返厂的员工,可外地员工因为买不到准时的火车票而耽误开工时间,是很普遍的事情。

  “其实我知道厂里开春活多又忙,也不想耽误这么久,也想快些赶回来上班。但是春运的火车票要提前一个月抢,太难了,根本抢不到。”郊区一家制造型企业的数控工人陈英杰说,2月14号晚上,刚从四川老家乘飞机赶回上海,结束了自己的春节假期。这时距离单位规定的初八上班开工,已经过去十多天了。

  39岁的陈英杰是四川德阳的来沪务工人员,已经在上海舟乐船舶钢构件有限公司工作了4年多。火车返沪需要40多个小时,动车需要17个小时。在这家企业里,他回家路途算比较远的了。“我听说有一个老乡,2月9号才赶回来,也是因为买不到准时的火车票。”据这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叶青估算,每年春节过后开工第一天,缺席四分之一以上员工是常事儿。

  可让陈英杰没想到的是,上班耽误了十多天,依然没等到火车票。只能一狠心,乘飞机回来。1500多元的机票钱,让他心疼不已。幸亏单位福利好,知道他家里比较远,有时候会补贴些飞机票费用。对于耽误的工作时间,他告诉记者,厂里做法比较人性化,因为平时比较忙,也会加班,这次就算调休了,再不行就提前请事假。“周围的一些同事,若是因为车票问题不能及时到岗,老板还是能谅解的。”

  为了团聚用光调休假

  “说起来有些惭愧,我其实2月13号才乘飞机飞回上海。单位2月3号就要求到岗的。”建筑行业工作的职工肖为宝,老家在山东青岛。老婆老家远在哈尔滨。小肖告诉记者,过年法定7天假,明显不够分配。他说起了过年回家的路线安排:先带着妻子和刚出世的儿子回老家,之后小三口再一起去岳父岳母家,最后从东北飞回上海。他计算着一路花费,过年回家一趟,一家三口机票钱就1万多元,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因为儿子去年才出生,想让老人多享受几天天伦之乐,所以打算在双方父母家都多待几天。”对于假期的拮据,他解释说,自己从事的行业平时加班不少,一部分不能算加班工资的加班时间,单位按照调休来算。所以一年下来也攒了五六天假期。“我这次趁着过年赶紧用掉。单位也鼓励我们把该休的假期用掉。”

  入职中建三局华东公司快4年了,单位每年都用开工红包来吸引员工及时到岗,准时开工的包200元,延迟的只能收到100元。肖为宝半开玩笑地说,“做法其实挺好的,但是我觉得跟家人团聚比起来,奖金翻10倍,可能对我才会有些吸引力。”

  “我们工程队一般都是过了正月十五,才正式开工。”外来员工尹红已经来上海十多年了,目前在中建三局嘉定一施工项目上做活。他告诉记者,一方面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很注重民俗,过完元宵节才是真正过完了年的想法很普遍。很多工人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跟家人团聚,所以格外看重春节假期,也希望休假能多几天。另外,对于外来工友来说,春运抢票也着实不容易。“我手底下几十号工人,大部分都是元宵节过后几天里,才陆续回到工地上的。”在上海干工程也十几年了,参与的项目不下几十个,每次看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尹红说自己心里也会期待,什么时候自己能在上海有一块小天地。

  企业表现也是留人关键

  每年春节过后,沪上一些服务行业,诸如餐饮、美容美发、家政、物流等,常常会面临用工紧张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情况集中在“低门槛行业”,因为岗位流动性比较强,员工的忠诚度也相对较低。

  在普陀辖区内一场招聘会上,来自安徽的家政阿姨徐才妹告诉记者,每次的合同都是短期的,年前一个月基本就结束了全年的打工计划,早早回老家。等元宵节后,招聘会比较集中时,再回上海找新工作。“我们很少固定在一家单位做很久,雇我的单位通常也没有‘留人’的习惯。”

  上海市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陈琪分析认为,时节性用工紧张其实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方面的共同努力。企业常遇到工人招不到、老员工迟迟不肯来、甚至违约辞职的,一般集中在制造类中小型企业。“现在企业招工目的性很强,以‘用’为主,老带新出来的都是熟练工,技术停留在初级水平。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机制难以延续。”陈琪认为,企业一方面担心培养工人需要额外时间、费用,一旦培养出来,又怕工人求加薪,否则就跳槽走人,都不愿建立长效的留人机制。

  “拿500强的大企业来讲,工人短缺现象比较少。”陈琪说,外来务工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其实也考验着企业对员工的态度。即使企业薪资、福利暂时差一点,但是在管理、培养和人文关怀上有吸引力,也不愁留不住人。外来员工陈英杰就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坚持从两千多公里外的四川老家赶来上海打工,并且待在一家单位做了这么久,待遇福利、厂里的制度、关怀,都是让能自己安心工作的原因。(劳动报记者 赵思宇)

  • 上一篇:都市“桃花源”成市民游玩新宠
  • 下一篇:官方报告称面对求职逾四成上海市民表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