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2月11日电 (郭容 郑莹莹)“我在中国住了10年,元宵节不仅是中国居民的传统佳节,也成了我的‘传统’节日”,11日在上海举行的2017年金桥中外家庭闹元宵活动上,来自苏格兰的“洋居民”劳娜・威尔森如此形容国际社区里的中国节。
劳娜还能回忆起自己过第一个中国元宵节时的新鲜劲:在苏州的人山人海中,看花灯徐徐升空。而今,10年弹指间,她已熟稔“他乡佳节”。在活动上,中外居民一起包汤团、猜灯谜、捏泥人、看皮影戏,好不热闹,她在人群中,少了初时的新鲜,却多些过节的温馨。
在上海,中国节的“老粉丝”已不少见。在中国呆了8年的美国人麦加登告诉记者,女儿格蕾丝在上海出生,会说普通话,中国传统佳节俨然已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在沪外国常住人口已由2005年的10万多人增长到2015年的逾17.8万人。作为内地外籍人士“最扎堆”的城市之一,上海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形成外籍人士聚集区,最早的有如上海虹桥开发区西南侧的古北新区,有里昂花园、罗马花园等异国风情建筑;时尚的譬如浦东的金桥碧云国际社区等,也吸引了不少境外人士。
每逢中外节庆,“洋社区”里便格外热闹,搭国际化交流平台,促中外家庭融合。金桥中外家庭闹元宵活动至今已举办十一届,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顾晓峰说,2017年的中外家庭闹元宵主题活动筛选了80多个中外家庭参加,通过包汤圆、做花灯等比赛,展示中国传统元宵民俗,增进中外家庭感情。
在上海住了5年的克里斯已学会讲简单的普通话,他感叹参加中国传统佳节,是在“触摸”中国文化,“你看到今日的节庆,却能回溯数千年的历史,以此去感受中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