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20余年的“空中违建”终于被拆除 /新闻晨报记者 竺钢
北外滩西安路上的一栋证券大厦,不管是从前面看还是从后面看,都是一栋五层楼建筑,然而从空中俯视,却发现最上面的一层显得不大协调,经过核实原始资料,确定这一层全部为违法建筑,而且已经盘踞屋顶长达20余年。日前,虹口区通过航拍巡视发现了北外滩这处面积最大的“空中违建”,并依法进行了拆除。
这处“空中违建”为何能存在20余年?对此,负责拆除工作的提篮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解释,此处违建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位置的特殊性,从发现到取证再到拆除,都存在着不小的难点。
发现难
位置隐蔽,伪装了外观
西安路78号是一幢外立面为淡黄色的五层楼建筑,楼顶竖立着“中泰证券”的招牌。从外观上看,这栋大楼普普通通,并无特别之处。
走进大楼,电梯最高只到四楼。转走旁边的楼梯,再上一层到五楼,发现这里别有洞天,整片区域被分割成一间一间的格子间,作为办公用房和休息室。不过由于外立面和整个楼体颜色一致,从外面根本看不出蹊跷。“最上面的这一层实际上是违法搭建。”西安居委会书记张莉萍说,因为地处屋顶比较隐蔽,再加上外墙颜色一致,不仔细看的话很难发现这处违建。
实际上,这处“空中违建”整个体量达2000平方米,也是迄今北外滩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屋顶违建。提篮桥街道社管办副主任周扬说,因为位置隐蔽再加上外观经过了伪装,这处屋顶违建不容易被发现,最初在接到居民举报后,经过档案排查,再通过空中拍照,才确定了这处屋顶“疑似”违建。
取证难
借助无人机空中取证
确定目标后,提篮桥街道相关工作人员查阅了原始资料,结果大吃一惊,这处“空中违建”已经存在了至少20年!
提篮桥街道城管中队许一诚表示,西安路78号大楼1990年就已竣工,原属一家纺织厂,屋顶上的建筑物曾于1991年办理过《建设工程临时规划许可证》,有效期过后并没有延期。9年前,一家国企购置了这幢大楼的产权,并租给中泰证券西安路证券营业部。“产证上也只有四层楼,四楼楼顶上这排建筑,1991年的时候办过临时许可证,但是我们到规划部门调查,说临时规划期限最多只有两年,也没有续办的手续。”
据介绍,临时许可证过期后,必须将建筑恢复原状,否则就是违法搭建。但显然,这栋大楼的屋顶建筑一直没有拆除,而是作为员工的办公和居住场所,一直沿用至今。
资料证据找到了,但由于违建搭在屋顶上,光靠肉眼也看不清,贸然登门也会影响企业办公,现场取证面临困难。最终,街道想到了航拍的方法,通过无人机从空中拍摄证据。“我们利用了一些航拍的新型设备,从高空通过不同的角度检查违建的情况,对违建的证据进行固定。”周扬表示。
拆除难
兼顾安全和公司运营
违建既然已被确认,拆除刻不容缓。提篮桥街道将西安路78号划入市级整治区块,并作为重点项目研究推进。街道与现承租方接洽,通过上门约谈、开协调会、张贴告知书等方式开展前期工作,同时积极与位于山东的齐鲁中泰总部协调,齐鲁中泰总部还特地派专人到虹口进行了多次洽谈,表示积极配合拆违工作。
历经3个多月的充足准备,拆违时间定在了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提篮桥城管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拆违既要考虑安全问题,又要兼顾企业的正常运营。屋顶违建的拆除工作非常危险;证券行业周一至周五是工作时间,不能对其有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天气因素,万一碰到下雨会形成渗漏,影响营业。城管中队在拆违前一个月都在关注天气情况,并在正式行动前一天将警戒线、过滤网等防护措施布置好。证券公司也在显著位置贴出了公告,提醒客户。
3月25日一早,拆违正式开始。经过两天时间,2000平方米的屋顶违建在20年后告别历史舞台。目前,提篮桥城管中队正对拆除后的垃圾进行逐步清理,同时与相关单位一起做好顶楼的防水、保温等工作。
[新闻延伸]
拆违使用航拍会侵犯个人隐私吗?
使用中遵循严格的程序,目前主要用于“疑似”违建的取证,而非发现违建
在对这处北外滩最大“空中违建”的拆除过程中,航拍技术的引入无疑是最大亮点。从“空中违建”的发现到取证,航拍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扬介绍,航拍对一些隐藏在居民区深处的违建,也有用武之地。“有些违建在巷子深处,人根本走不进去;有的业主不配合取证,门一关了事,而通过航拍,这些违建就能立刻‘现行’。”从今年初以来,短短三个月不到的时间,提篮桥街道已经依靠航拍技术确认取证了近三十处违建。
尽管航拍在拆违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有法律人士指出,使用航拍会侵犯到个人隐私。对此,周扬坦言,这确实是一个会在现实中碰到的问题。“无人机升空后,在飞行过程中,难免会扫到一些居民家的阳台、室内情况,这需要我们在使用中遵循严格的程序。”目前航拍主要用于“疑似”违建的取证,而非发现违建。“一般我们在前期排摸中,基本上确定该处存在违建后,对于一些看不清楚违建全貌或者无法接近的地方,才会启用航拍进行取证,主要起辅助作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无人机呈爆发式增长,民用无人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安防监控、新闻影视、勘探测绘等领域。与此同时,因无人机引发的风险隐患也逐渐显露,对于无人机的规范管理和安全使用等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对民用无人机安全监管存在的漏洞、相关领域立法和监管措施的制定提出了建议,呼吁制定相关规范制度。(新闻晨报记者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