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人工智能或将远程控制我们的生活

时间:2017-08-31

据《劳动报》报道,昔日的上海飞机制造厂厂房变身时尚的西岸艺术中心,昨天,这里又成了当今全球最热门的高科技领域―――人工智能的聚焦地。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在此揭幕。

这一在上海首次召开的全球性人工智能峰会,由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指导,上海市政府多个部门、徐汇区政府、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共同主办,以最具前瞻性和国际化的视野,聚焦最前沿的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趋势,突出上海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全球合作。“上海(徐汇)人工智能发展聚集区”也在峰会上启动。

上海具有三大优势

“无论是对上海正在建设中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四个中心建设,还是对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制造而言,人工智能都非常重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的致辞开门见山。他列举了上海的三大优势:首先是上海有众多的信息数据库,已建立了99个部门的信息共享系统,目前已经有3亿多条信息、2500万条自然人信息和178万户企业的数据和信息。同时,在医疗、交通、教育以及很多行业领域也积淀了海量数据。第二个是有很多应用场景。经过多年智慧城市建设,上海的千兆宽带接入和覆盖全城的窄带物联网,在全国名列前茅,依托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互联网+服务等就可以构建各类感知和应用的场景。第三是上海集聚了很多人才,包括研发和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最近国家正在建设人工智能类脑中心,南方中心就设在上海。

将颠覆人类的生活

罗兰贝格全球首席执行官Charles-EdouardBouée(常博逸)表示,人工智能领域将会快速成长,会颠覆人类的生活。“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接触社会的方式,世界会在每个人的指尖触手可及;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性将并不仅仅限于商业企业,每个人都会更频繁地接触;我们预测未来的1万家公司都是经营理念+AI补充,只有AI的应用才可以实现商业领域更好发展;人工智能将与你我的生活如影随形,将远程控制你的生活乃至于掌控你的人生。通过人工智能,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控人生后续的发展轨迹。”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称“人工智能在奔跑”,正在润物无声地改变着世界:工业机器人、教育行业、医疗行业、金融行业都已经或将会面临新技术的冲击。翻译、新闻报道、助理、客服、交易、会计、司机、家政、咨询等工作被人工智能代替是大势所趋。

需要博士级专才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则给风头正劲的人工智能稍稍泼了一点冷水。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超过人眼识别能力的计算机算法、即人脸识别技术的先驱者,汤晓鸥表示:“人工智能并非是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模式的互联网经济,仅仅靠热情、资金和创意不会获得成功。”他强调,“人工智能需要脚踏实地,需要经过多年特别训练的博士级别专业人才”。

麻省理工学院名誉校长EricGrimson强调了静心做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当今许多重大的技术发展均源自于多年之前的基础研究,如1944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核磁共振研究成果,其技术被真正大规模应用则是在21世纪。同样,人工智能的技术成果也是如此,都是需要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才能付诸实践。”


  • 上一篇:沪购物中心吸纳就业28万人 下半年预计新开31家
  • 下一篇:开学后学这七首诗 新学期上海一年级语文教材“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