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上海收获全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两银一铜

时间:2017-09-06

天津全运会群众项目乒乓球决赛现场,多位“上海阿姨”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对国球的一腔热情,俘获众多现场观众掌声。在4日结束的群众项目乒乓球决赛中,上海队收获两银一铜,为本届全运会群众项目比赛的收官画上圆满句号。

“最年长选手”的老有所乐

69岁的沃霞芬是上海队年纪最大的队员。她从小就喜欢打乒乓球,做梦都没想到能参加全运会,而且是以这样的年龄站上决赛舞台,“这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平时,沃霞芬每周都会与中学时代的同学聚在一起打球聊天,不少业余比赛也经常能见到她的身影。她说:“可能大家都觉得我岁数大了,但我一点都没觉得自己老。全运会给我们这么好的平台,就要好好享受。”

从备战到比赛,沃霞芬的热情和劲头不输其他人,不仅坚持参加一周三次的集训,自己还加强体能练习。两天八场高强度团体赛,沃霞芬一场一场拼下来,赢得全场喝彩。很多观众被她的球技和精神打动,求合影、送祝福,称赞她是球场上的“人生偶像”。对手最后一个回球出界,沃霞芬高举左手向观众挥手致意。一枚全运会铜牌,成就她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她说:“我希望把老有所乐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打下去!”

一对加起来110岁的“球痴”

虽然技术无法跟专业选手相比,但业余选手对乒乓球的热爱总让人感动。获得女子单打50岁组亚军的张云娣,与队友李敏是一对好搭档。单打各挑大梁,双打携手出战,赛后回到酒店,同住一个房间的两人相互按摩放松,一同“复盘”比赛。在教练罗胤看来,这对自嘲“矮的矮、胖的胖”的搭档,是不折不扣的“球痴”。她们一周打四五次球,有机会就一起参加各种比赛。

乒乓球是张云娣宣泄情绪的最佳渠道,她说:“输的时候可以尖叫,赢的时候可以欢呼,让我更好释放情绪。”站上全运会这一最高舞台,她很满足,“我很享受整个比赛。”

有意思的是,张云娣和李敏这对加起来已经110岁的球友,从小就认识,是乒乓球让她们又重逢,延续几十年的友谊。李敏说:“我们在学生时期就一起打过球,只是后来各自忙于工作生活,一度远离球台,直到退休后又拿起球拍。全运会赛场,让我们找回多年前打球的那种感觉。我们要一直打到成为‘160岁组合’。”

精心组织备战显深厚基础

上海在本届全运会乒乓球专业和业余两个赛场都有精彩表现:上海男乒时隔52年再夺团体冠军,群众项目也展现上海业余乒乓球的深厚基础。

为备战本届全运会群众项目乒乓球比赛,上海市乒乓球协会首次尝试与星期壹俱乐部合作,组成上海乒协星期壹队出征全运会。在4月底举行的全市选拔赛中,203名“草根”参赛选手没有专业队背景,从未在全国单项体协中注册过,最后确定37名运动员代表上海出征全运会。

市乒协主席陈一平说,上海队的成绩,既展现了上海业余乒乓球运动蓬勃开展的成果,也能更好推动业余乒乓球的普及。比赛期间,国际乒联主席托马斯・维克特还向上海队发来贺电。

今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乒乓球项目进行全新设计,将原有各区乒协主办的比赛纳入体系,从乙级、甲级到总决赛层层升级。赛事贯穿全年,将分散零星的比赛有机整合,形成有系统有组织的群众比赛,让更多业余选手参与其中,享受快乐乒乓。


  • 上一篇:上海首夺全运女子高尔夫团体冠军
  • 下一篇:2017年上海慈善论坛:网络加速“人人公益”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