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沪普陀晋元附校走出本真之路 从全区垫底到托管薄弱校

时间:2017-09-09

原标题:从全区垫底到托管薄弱校

普陀区晋元附校的老师常常向家长传递这样一种理念:让孩子们挖掘兴趣爱好比好成绩更重要。很多人说这所学校实现了逆袭,但在教育工作者眼中,他们走的是“课程育人、人格教育”这条回归教育的本真之路晋元附校的乐队在上海音乐厅进行专场演出。(校方供图)

从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总部到武威东路分校,直线距离1.2公里,步行大约需要18分钟。校长骆奇每天用脚丈量这段路的时候,脑海中常常浮现起学校的旧时模样―――三栋破旧小楼边上只有一条煤渣跑道。再往真北路走,是正在修建的新校区杨家桥分校,今年9月开学后,骆奇要走的路更长了。

三个校区、2800多名学生、200多位教师―――晋元附校如此庞大的办学规模不但在普陀区首屈一指,在全市范围内也不多见。然而,在1999年建校初期,它其实是一所无人问津的小区配套学校。之后,在晋元高级中学的承办下,它逐渐汲取内生动力,成长为一所有口皆碑、托管其他薄弱学校的优质学校。

很多人说这是一条“逆袭之路”,但在教育工作者眼里,这所学校一直坚持课程育人,这走的其实是一条回到教育本真的“回归之路”。

全面与个性并重,四大系列课程撬动素质教育

晋元高中是在2002年正式承办万里学校(晋元附校前身)的,那时的校园里,除了零零星星几百个学生,还有宛如“生产队”一般的简陋校舍,以及教学质量全区垫底的现实。

要办成老百姓信任的“家门口的好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是关键,而优质课程就是核心。本着“不唯学业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理念,骆奇于2007年接任校长后,发动全校教师深耕厚植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力求使之成为撬动学生素质教育的杠杆。

如今,学校已基本构建起“明德、善学、敏事、康健”四大系列课程,分别着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独立自主的生活经验和技能以及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课程体系臻于丰富和完善,学生是最有“获得感”的群体。新学年即将升入五年级的王星霖从小练习钢琴,二年级时,她怀着好奇心选修了管乐拓展课。如今,她已经成为学校管乐队的打击乐手。星霖妈妈说,老师们常常向家长传递这样一种理念:让孩子们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比考出好成绩更加重要。因此,学校开设了舞蹈、软陶、衍纸、烹饪、羽毛球、武术、无线电等一系列艺术类、技能类拓展课程,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

“这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星霖妈妈高兴地说,学校不仅重视学科教育,还注重引领孩子了解自我、多元发展,“简直帮了家长的大忙”。

在课程引领下,学校的办学质量逐步位列普陀区公办学校前列,并先后跻身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科技特色学校。

立人亦要立己,重视人格教育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晋元高中是一所以爱国将领谢晋元将军名字命名的百年名校,这段红色记忆也已融入晋元附校的文化脉络之中。学校倡导“厚德而和、行健而立”的精神文化,并据此逐步构筑完善校本德育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立人立己”的品质和能力。

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大相径庭,因此人格教育活动的侧重点亦不相同。比如,低年级主要以班会、队会形式,借助游戏、表演等载体,实施“明礼、自理、互助、诚信”教育;高年级则通过社会实践和学生社团活动,以演讲、辩论、参观体验、交流等形式,分阶段实施“正直、自信、谦虚”等较为隐性化的、内在品质的教育。

针对教师的人格教育也在同步推进中。在晋元附校执教12年的政治老师傅瑞芳提到,学校每学年会确定一个师德教育主题,邀请各区教研员、特级教师等专家来校开展“厚德行健”“修己以敬,恰当地说话和做事”“修己以安人”等德育活动。临近退休,傅瑞芳倍感不舍,“学校非常关注老师的专业成长和人格成长,老师们也用敬业甚至‘拼命’的态度投身教学,最可贵的是,同事之间亲如家人。”

受市教委委托,晋元附校从2011年起承担三轮对郊区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的委托管理工作,在实现自身迅速成长的同时,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在骆奇心中,帮助学生成才、老师成功才是一所好学校的最大愿景。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晋元附校还将加大课程体系建设的力度,拓展素质教育的领域,让更多孩子放心地走进这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 上一篇:上海交大将颁出首次设立的教书育人奖 最高奖金达15万元
  • 下一篇:沪玉佛禅寺平移工程结束大雄宝殿北挪30.6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