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家门口享“一站式”综合照护

时间:2017-04-10

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内,护理人员正和老人一起玩“抽积木”游戏。 王闲乐 摄

  走进浦东新区乳山路130弄21号,一张干净的木制长桌置于屋中,几把椅子整齐地摆放在两侧,墙上挂着的电视正播放新闻,右手边还有一个小小的灶台,微波炉、电饭煲、抽油烟机一应俱全。眼前的一切看起来仿若一处普通人家,但实际上,这里是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以下简称“家园”)的社区康复站。在家园,老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24小时的中短期住养、日间托养、居家服务、家庭援助等多种服务。

  专业服务延伸至家庭

  2016年10月,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发布的《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发展社区托养机构,引导社区托养机构向嵌入式、小规模、多功能方向发展,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相互依托、融合发展。

  作为浦东首家综合型、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家园负责人陈维介绍道,除了传统的住养、托养服务外,家园还向有需求的家庭提供辅助用具租赁及指导、护老培训等服务,将设施内的专业服务延伸至家庭。据悉,等到内嵌护理站建成后,家园还可以为居家长者提供基础护理、临床专科护理、康复护理等上门专业服务,推动探索“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新模式。

  在社区康复站右侧,是家园的特别托养单元,主要为中、重度失能老人提供24小时的中短期托养服务。记者看到,6位老人正围坐在一张方桌前,在3位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举着毛巾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人员不时走到老人身边,耐心地纠正他们的动作。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家园主要为周边10-15分钟半径内,60周岁以上失能或失智的陆家嘴街道户籍老人提供“一站式”综合照护服务。2016年11月正式建成后,一个月左右便有100余人次前来咨询和体验。目前,申请入住家园且参加了统一需求照护评估的长者已有25人,其中评估等级为4级的已入住长者共7人,评估等级为2到3级的已入托长者共5人。

  在另一头的日间照护中心,护理人员正带着老人们玩“抽积木”游戏。看着眼前摇摇欲坠的积木,一旁围观的老人们纷纷凑上前来出谋划策。这时的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激动得像个孩子。

  探索公办民营模式

  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陈跃斌介绍道,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采用的是“公办民营”的运作方式。这块场地原本是陆家嘴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分中心,经过改建后,由上海福苑养老服务中心具体负责运营管理。

  2016年4月,上海市出台了《关于本市养老服务业企业登记管理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放开市场、规范管理、简化操作的基本原则。文件自2016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半年多来,本市共新设立涉老企业160户。据悉,相关部门还将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企业“双告知”机制,共享信息。

  穿过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一楼的长廊,看着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桌上摆放的搪瓷杯、助浴间的扶手套上的皮质外壳,点点滴滴的细节,透露出设计者对老人身心的细致关怀。“社会组织专业性强,很多时候比公办养老机构更有活力。”陈跃斌感慨道,“要满足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需求,就需激发社会活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作为全国14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城市之一,上海正积极推进相关政策落地。位于徐汇区华泾镇的上海市徐汇区第三老年福利院,不仅是一座“公办民营”的综合性养老机构,还是徐汇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地的试点单位。副院长王荣荣介绍道,截至2017年1月4日,在全院入住的148名老人的护理项目中,长期护理保险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临床护理分别占护理项目的73.2%、1.5%。据悉,长期护理保险每月最多可为老人省下900元护理费用。

(解放日报记者 王闲乐)

  • 上一篇:8月底将完成98条重点河道整治
  • 下一篇:区区有名医,让市民看病分诊路径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