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红岩联线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0日6时讯(记者 李袅)她是小说《红岩》中江姐的人物原型,她是在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她的事迹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19岁入党,29岁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就是红岩英烈江竹筠。
出身寒门的她开启“学霸”模式
1920年8月20日,江竹筠出生在大山铺镇江家湾一户普通农家。她的父亲江上林长期在城市漂泊、流浪,一年两载才回家一趟。出身城市平民、不会种地的母亲一人带着女儿和儿子,在农村勉强度日。
8岁时,江竹筠随母亲逃荒到重庆,10岁进袜厂当童工,后考入重庆南岸中学和中国公学附中。“学霸”模式就此开启。从12岁到21岁的九年里,她先后到重庆私立孤儿院小学、重庆南岸中学、中国公学附中读小学、中学,最后考入黄炎培开办的重庆中华职业学校,直至1941年夏毕业。这九年的学校生涯,江竹筠过得有声有色,小学一年级一学期连跳三级,直接进入四年级,成绩仍是全年级第一。
事实上,作为天资不太聪颖的“学霸”,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自律和比常人更加努力的勤奋。小学同学卜毅对此印象深刻。一次,卜毅被问烦了,说她:“你有完没完?”江竹筠回答说:“同学之间应该仁慈博爱互相帮助,你这样不耐烦,是不是忘了做同学的根本?”
澄清“皖南事变”真相巧撒传单
1939年夏,江竹筠加入中国共产党。因1939年以后,国民党反共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开始不断在国统区镇压进步运动,抓捕共产党人。为此,中共中央和南方局一再要求大后方党员隐蔽起来,转入到地下。在突如其来的时局改变中,江竹筠踏实、稳重,遇事冷静、沉着,善于联系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引人注目,很快在地下环境中崭露头角。1940年秋,就有了生平第一个党内职务——中华职业学校和附近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
至今,人们还常常津津乐道她为澄清“皖南事变”真相,巧撒传单的故事。那时,新四军被诬蔑为“叛军”,所有报纸、媒体都不得发表为之辩白的报道,普通人不知事变真相。重庆地下党员都被动员起来散发《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等传单,江竹筠所领导的党组织也接到这个任务。
那时到处都在抓人捕人,江竹筠不能暴露自己,就和同学何理立商议着深夜将传单放到教师办公室和教室。可是江竹筠和何理立的宿舍在二楼,二十多人睡两排地铺,一个挨一个,两人又睡在中间,半夜起来惊动众人怎么办?
恰好,那时很流行交谊舞,两人便商定临睡觉前教大家跳舞。一干女生劲头十足,最后累得腰酸腿胀,熄灯后很快睡着了。夜半时分,二人轻手轻脚地下楼。教室的门锁着,就用石块把传单压在门口和走道上。第二天早晨,中华职业学校师生们看到传单,纷纷谴责国民党顽固派妄图发动内战的不义之举。
面对各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1945年,江竹筠与彭咏梧结婚,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江竹筠的秘密活动还在继续。《挺进报》是重庆市委的机关报,只在地下党员和进步群众中传看,却因小说《红岩》而扬名中国。但在国统区秘密办份报纸,供稿、刻印、投递都是大问题,其中最危险的就是投递,很长一段时间江竹筠就承揽了大部分的分发投递工作。
邮检严格,她就想方设法找来国民党财政局等国家单位的信封;街头邮箱被盯,她就通过邮局人员内部投寄;有的地方不通邮,她就建立秘密转发站专门分发。在她手中,《挺进报》的发行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1948年,丈夫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竹筠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同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1949年11月14日,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新闻链接
川剧《江姐》加入“狱中八条” 传承红岩精神
日前,由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沈铁梅领衔主演的川剧《江姐》在国家大剧院、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剧院演出3场,近3000名观众走进剧场观看了这一经典红色剧目。
川剧《江姐》把“狱中八条”加入戏里,此前,沈铁梅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让传统文化更加富有当下的教育意义,不但打动了观众,在排练的过程中,演职人员也一次次地接受了红岩精神的洗礼。
有观众表示:“重温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从中学到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筑牢心中的理想信念。”据悉,《江姐》自去年首演以来,已演出近60场,观众超过6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