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人周文安参与这次“金点子”征集。
90后年轻夫妻在介绍自己的想法。
重庆主城坐拥长江、嘉陵江“两江四岸”,如何打造亲水空间、创意之地?
7月4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获悉,重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金点子征集结果出炉,共有59件作品获奖。大桥下建桥梁博物馆、轨道博物馆,把高架桥变成“共享屋檐”……这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的金点子,目前部分已经纳入设计参考。
据介绍,为提升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建设品质,让市民也参与设计我们的江岸绿廊,今年初,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以“我的两江、我的岸”为主题的“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金点子征集活动,主要围绕“治理提升重点、突出问题处理、重要节点打造”三个方面征集市民创意。
本次活动吸引来自全国28个省市地区3000多人报名参与,累计收到稿件392份、金点子1600余条,约60多万字,通过市内外专家评审组初审、终审,最终评选出获奖“金点子”一等奖5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34个。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城市提升统筹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将获奖“金点子”转交给设计单位,接下来,将充分吸纳获奖金点子的合理化意见建议、创意亮点,在“两江四岸”方案设计中进行完善深化。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还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一起参与‘两江四岸’的设计,把一些很难处理的位置,变成壁画、涂鸦,作艺术化的处理”,这位负责人说。
“两江四岸”金点子点击
重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金点子获奖作品中,作者既有“90后”年轻夫妻,也有年逾七旬的退休老人。这些金点子是市民对城市良好发展的渴望,也让人看到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美好未来。
金点子1
在高家花园大桥下建“桥下花园”
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吴瑕玉的《共享屋檐+亮点计划+韧性植被——以高家花园大桥桥下公园为例》,获得了突出问题的处理建议及策略创意“金点子”一等奖,“高家花园大桥桥下可以变‘桥下花园’,桥面就成了我们的共享屋檐,大家在这里休闲、娱乐,自得其乐。”
重庆高家花园大桥沙坪坝段桥下空间,位于“两江四岸”嘉陵江段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与重庆大学、正在改造中的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之间,高家花园大桥是主城内环快速路跨越嘉陵江的公路桥梁,是联通主城南北的重要节点,而近68米双桥桥宽、40米高差的桥下场地与大桥下的高架滨江路桥下岸线部分目前处于闲置状态。
吴瑕玉说,作为链接两侧周边城市重要文化功能与交往功能、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的关键节点之一,该基地具有高品质利用高架路桥及桥下空间的示范性。
高家花园大桥下的岸线,主要为172米以下水位的淤积岸,适合用韧性景观的手法来恢复岸线优美的生态环境。通过4—5年的自然修复还原鱼翔浅底的清澈河流,形成开放共享的绿色长廊和舒适宜人的生态空间。
金点子2
点亮江岸,打造长江和嘉陵江光轴
邵榆源、郭宇是一对年轻的90后夫妻,两人都是建筑专业大学毕业,如今同在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这次提出的是《“1234567”打造提升重庆山城夜景建议》,“我们住在滨江路,也喜欢建筑设计,所以从年轻人的角度,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邵榆源介绍,在重庆现有城市夜景基础上,打造提升完善重庆“两江四岸”精品夜景景观照明灯饰,依托重庆主城“山、水、城、桥”四大元素,突出重庆“山城、江城、不夜城”特色,营造璀璨雅致、流光溢彩、动静相宜的立体山水之城夜景,打造“立体山城”“光影江城”“魅力桥都”等重庆“美丽之地”夜景名片。
这对90后夫妻提出的“重庆夜景1234567工程”,即以重庆主城“两江四岸”及辐射带为区域,打造“一个光核,二道光轴,三片光域,四组光幅,五处夜景观景台,六条重庆夜景精品旅游线,七个光点——重庆夜景打卡地景点”。
如“一个光核”即朝天门光核,重点打造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江面及左、中、右的南岸区、渝中区、江北区正向视野范围内的城市建筑且以朝天门为主的重庆夜景光核;“二道光轴”即长江光轴和嘉陵江光轴;“三片光域”即渝中区、南岸区、江北区等。
金点子3
重现虎头岩瀑布和传统山地建筑群
郭培是供电部门的工作人员,他的《虎头岩片区整体开发构想》获得了二等奖。在他的构想中,有5个内容:包括建虎头岩防空报警台纪念光柱、大轰炸纪念崖壁及重庆特色山地建筑群、重现虎头岩瀑布景观、复建重庆传统山地建筑群、山地幻光森林公园。
郭培说,虎头岩片区地处渝中半岛中央位置,正好是歌乐山—磁器口片区到洪崖洞—解放碑—十八梯片区沿滨江路一半的位置。红岩村、关岳庙、佛图关、鹅岭均可步行到达,到曾家岩、三峡博物馆、大礼堂也很方便,把嘉陵江沿线旅游点“珍珠穿成项链”。
虎头岩片区作为著名的“中共三岩”之一,以及大轰炸遗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价值。而虎头岩瀑布的自然地理资源是稀有且不可复制的。他在设计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门前是嘉陵江,屋后有个瀑布,一条小溪与瀑布相连,流到《新华日报》总馆门前的化龙桥下拐一道弯。原来叫‘镰刀弯’,后来因为《新华日报》名气大,当地人就改叫‘报馆弯’了。当年的总馆周边风景很美,像世外桃源。这个世外桃源里的瀑布指的就是虎头岩瀑布。”
金点子4
贯通滨江人行道,打造“观江慢行系统”
郭兴泽在重庆市交科院工作,2008年就进入这个行业。他的《关于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的一些浅见》获得了治理提升重点落实类一等奖。
郭兴泽认为,现有南滨路人行道没有贯通,但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很多人在南滨路进行跑步、骑行活动,说明人们很喜欢参与临江的活动,应充分利用轨道、地下空间如沿线临江隧道,优化、整合滨江路立体空间交通结构,将现有南滨路、北滨路、巴滨路进行优化升级,保证人的活动具备连贯性、连续性。
在现有南滨路、北滨路设计一定数量的人行过街天桥,考虑无障碍出行的天桥电梯,让市民出行、旅客休闲更方便,可将南滨路、北滨路的临江一侧单行道作为“观江旅游慢行系统”。
滨江交通市政道路系统,应以“安全、实用、便捷”为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市政人行道,选择适合接驳点搭建人行台阶(结合无障碍考虑)进入滨江公园,滨江公园内道路应满足骑行安全、人行安全要求,并做到一步一景、移步异景的特点。
金点子5
大足石刻工艺用于滨江崖壁
今年74岁的周文安,是轨道集团退休职工,也是这次获奖作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提出了《关于对我市“两江四岸”嘉陵江双碑大桥段至朝天门突出问题的策略和建议》,可以“一处一策”、“对症下药”,进行治理提升。
比如,“两江四岸”沿线有很多大石头,不好美化,也不方便种植植物。怎么办?
周文安说,一是发挥想象,赋予人文故事,打造成精品,如台湾野柳地质公园的“美女”、江西三清山的“东方女神”等。二是我们的石刻工艺发达,如大足石刻享誉全球,我们应将这些石刻工艺用在两江四岸的美化提升上。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