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用废弃薄膜兑换了肥皂。忠县农业农村委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1日12时讯(记者 冯茴花 林楠)种子袋、肥料袋、农药瓶……这些易被大家遗忘在田间地头的农业垃圾,忠县官坝镇固国村的农户却把它们捡起来,并把它们分类放回村里固定的“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
7月的夏日,走在田间地头,微风轻拂人面,仍是清新怡人。“以前可不是这样,一到春夏季节,田间地头到处是装过农药的瓶瓶罐罐。风一吹,满鼻子都是农药味。”官坝镇固国村党支部书记邓玉明坦言。
如今,田间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有了“归宿”,村民也不再受那刺鼻味的“困扰”。而这,得益于忠县开展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置工作。2018年,忠县在官坝镇固国村、新立镇双柏村、三汇镇金龙社区、磨子土家族乡小李村等18个乡镇共23个村(社区)率先开展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试点,一年多过去,村民们的生活理念及乡村的面貌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换肥皂换洗衣粉 田间地头的农药瓶“回了家”
在关坝镇固国村的回收点,存放室里摆满了肥皂、洗衣粉等日用品。一大早,村民周小华就带来了近日的“战利品”——4个农药瓶、20个种子袋,换了两袋洗衣粉和一块肥皂。
去年一年,周小华兑换了8块肥皂、4包洗衣粉、2瓶洁厕剂,算得上是村里的“环保卫士”。除了主动将自己用过的农药瓶带走,平时走在路上看到田地里有农药瓶、塑料袋,他也会自觉捡起来带回家。
“以前没有这个意识,打完农药后,药瓶就随意丢弃了,想着一两个应该没啥大问题。” 周小华说,大家都这样想,慢慢地农药瓶和包装袋就多了起来,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在关坝镇固国村的回收点,存放室里摆满了肥皂、洗衣粉等日用品。忠县农业农村委供图
工作人员做好登记后,村民签字确认。忠县农业农村委供图
不能让农药废弃包装物这个“难”点“拦”住美丽乡村的建设,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3月开始,官坝镇固国村采取有偿方式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每10个农药包装袋、1公斤废弃薄膜、3个农药塑料瓶,便可兑换一样奖品。奖品有肥皂、洗衣粉、洁厕剂等,村民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
用农药瓶换肥皂换洗衣粉,就这样,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渐渐地,习惯和观念也得到了转变。去年3至12月,固国村村民累计兑换肥皂260块、洗衣粉270包、洁厕剂183瓶。
回收来的瓶瓶袋袋将去往哪里?据介绍,回收工作由村委会专人负责,回收的农业废弃物,经过分拣、包装后,统一运至当地垃圾中转站进行初步处理,再转运至另一公司进行焚烧发电。
如今,固国村已形成散户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交给村级收集点,村里转交给乡镇收集中心,再进行回收处置的良性循环。
从一个村到一个县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将全面铺开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每位村民积极参与的结果。然而,对忠县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工作来说,固国村只是一个开始。
2018年,忠县在18个乡镇共23个村(社区)进行试点,每个试点村建1个农业投入品废弃物集中回收点,回收、处置农膜及农药、兽药、肥料、种子、饲料包装物等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并按照“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探索一种简易高效回收模式,形成一套长效机制。
同时,县农业农村委还出台了《关于开展农业投入品废弃物集中回收试点的通知》,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每个试点村投入1万元。
经过一年试点,忠县初步建立起了“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属地管理、集中回收、分类处置”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调动起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县农业农村委还将在全县372个村(社区)推广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今年9月底前覆盖所有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实现我县农村农药包装废弃物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工作常态化。
从23个村(社区)试点,到如今即将在全县372个村(社区)全面推开,让种子袋、肥料袋、农药瓶“回家”的版图正在不断地扩大。
“回收只是第一步,做好收回来的废弃农药包装无害化处理更是至关重要。”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忠县将继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的回收、无害化处理等全过程的回收处置工作,让种子袋、肥料袋、农药瓶更好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