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报告时的李玉珍 市委宣传部供图
李玉珍(后排左一)参加妇女识字班时的旧照
▲李玉珍1950年参加重庆市第二次党代会的代表证
“我在现场守了3天,为200多名革命志士收殓了遗体。后来,有人问我当时怕不怕。怎么会怕?这些都是和我有着共同信仰、曾经生死与共的战友,他们就是我的亲人啊!”7月16日下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有着71年党龄的李玉珍为现场听众带来的第一场报告,让不少人震撼和泪目。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对李玉珍来说,初心种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坚守一辈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具体到她在多年的工作中,就是付出和奉献。女儿评价她“现在仍是个大忙人”,她笑说自己“年轻有干劲”,“要不忘初心跟党走,与时俱进往前行”。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朱婷 部分图片由江北区委老干部局提供
1回顾初心
“党改变了我的一生,我能做的,就是将我的一生献给党的事业”
7月16日下午2时15分,市委党校主报告厅后台,90岁的李玉珍昂首挺胸,端坐在椅子上淡定候场,再过10多分钟,她将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的第一个报告人出场。
手里紧攥着4页讲稿,有2000多字,虽已90岁高龄,但李老早已将内容烂熟于心,还用红笔在旁边标注了上台后的种种注意事项。“讲稿是我自己写的,都是心里最想说的话,我多熟悉一下讲稿,争取报告得连贯些,大家就能更好地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她这样解释。
“我叫李玉珍,是江北区的一名离休干部,今年90岁,党龄71年。”在台上,李老精气神十足,说出的第一句话,就赢得现场听众一片掌声。
此前,在家安享晚年的李老接到消息,问她是否愿意参加巡回报告会,一圈巡讲下来总共20场,周期较长,对于老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李老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现在我身体还不错,能说能走,在党的关怀下,我安享晚年。但是,安享晚年之余,也要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她说,自己是一名有着71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从最初的穷苦人家孩子,成长为党员干部,是党给了她新的人生和崇高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改变了我的一生,我能做的,就是将我的一生献给党的事业,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共产党员在传承中凝聚前行、奋进的力量。”
2种下初心
“杨老师除了教我读书识字,更告诉我共产党是为劳苦人民奋斗的”
报告会当天上午,记者曾来到李老的家中采访。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里,后排左一那位圆脸女子,帮李老把记忆里早已模糊的年少模样变得清晰,以往的种种历经也跟着思绪涌上心头……
照片记录的,是李老年少时和同学们在妇女识字班时的青葱岁月。1929年,李玉珍出生于渝中区解放碑,家境穷苦,吃穿都愁,更别说读书。15岁那年,在免费的妇女识字班里,她认识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人——共产党员杨老师。“杨老师除了教我读书识字,更告诉我共产党是为劳苦人民奋斗的。”李老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共产主义思想的种子开始在她心里萌芽,随着对共产党了解的深入,心中的那颗种子也渐渐长大。
18岁时,怀揣着一腔热血的李玉珍加入了川东游击队,成为一名交通员,主要工作就是为游击队送信。
她告诉记者,那时,她所在的川东游击队主要集中在大足、大竹、达州等区域,为了及时将信送达,一天跑10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影视剧里昼伏夜行的桥段,她很早就经历过。有时,一个人孤身在夜晚的深山老林,听着未知的野生动物吼叫,睡着了也会被惊醒。但肩上未完成的任务让她不得不克服恐惧,休整好后又起身出发,穿梭在山头之间。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她曾经在白天潜伏于比人还高的茅草丛里。“茅草丛又高又深,即使发出声响,也很难找到声源在哪里。”她说,茅草叶比较尖细容易伤人,隐蔽时,她身上被茅草叶划得伤痕累累。一次紧急任务,为了将信尽快送达,她还沿着伐木道滑下,双腿被擦伤出血。“这些小伤都没什么,将信息送达的喜悦,会让自己暂时忘了伤口的痛。”
3见证初心
“在生命最后关头,他们想到的还是国家和人民,这种精神不断激励着我”
因为表现出色,1948年,李玉珍通过组织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跟杨老师一样“为劳苦人民奋斗”的人。“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杨老师的真实姓名,也许‘杨’都不是她的真实姓氏,但她还有一个人所皆知的名字,那就是共产党人。”李老感慨地说,她所遇见的共产党人,身上都有许多共同特质:意志顽强、信仰坚定、无私无畏……
李老介绍,在她的入党介绍人蓝蒂裕身上,同样有这些美好特质。1948年冬,蓝蒂裕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蓝蒂裕身上被烙铁烫焦,但他不畏酷刑拷打,顽强不屈,坚持狱中斗争,表现出了高昂的革命气节。1949年10月,蓝蒂裕英勇就义。“他让我看到了共产党人顽强的意志。”回忆起蓝蒂裕,李老的眼睛闪过一丝泪光。在整理蓝蒂裕的遗物时,她还看到了蓝蒂裕写给儿子的遗书: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离重庆解放还有3天,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我的很多战友都在屠杀中牺牲了。得到消息后,我第一批赶到现场。”李老回忆,当时他们在现场守了3天,为200多名革命志士收殓了遗体。看着战友们倒在血泊里,大家悲痛万分;看到战友们留下来的遗书,更是撕心裂肺般地难过。她记得,革命志士白深富写道:一朵花凋谢了,但是更多的花将要开放,因为它已变成下一代的种子。革命志士车耀先写道:喜见东方瑞气升,不问收获问耕耘;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后来,有人问我当时怕不怕,我怎么会怕?这些都是和我有着共同信仰,曾经生死与共的战友,他们就是我的亲人啊!”李老坚定地说,“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们想到的还是国家和人民,这种为了信仰无私无畏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我,我也一直告诫自己:绝不能辜负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
▲方罗云(右)在李玉珍的帮助下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4坚守初心
“我能看到她对于入党的渴望,我要尽自己努力帮她圆梦”
解放后,李玉珍进入市妇联工作,主要负责到各个兵工厂做妇女工作,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
有一次,她去一个工人的家里商量工作,刚好遇到工人的家属临产,“家属不同意把正在上班的爱人叫回来,说不能影响工厂的生产。但家属区的位置又偏僻,来不及送医。”说到这里,李老笑了笑说,自己那时还是个大姑娘,没接生过孩子,但情况紧急,只好硬着头皮接生。她说:“那时都是集体利益为上,大家舍小家顾大家,因为我们知道,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所以非常感恩和珍惜。”
后来,李玉珍调到江北区干果公司,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做党的宣传员、组织员。1986年,她从江北区干果公司离休。
离休不离党。这句话,成了她离休后的工作重心。2008年,江北区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党支部成立,从党支部副书记到书记,她一直在为党支部的党员做着各种事情。企业破产改制,带来人员变动和待遇上的变化,让许多老同志思想上一时想不通,情绪也比较消极,她多次去老同志们家里苦口婆心劝解,帮老同志们摆正心态。
昨日,江北区委老干部局3楼,88岁的方罗云见到李老,激动地上前和她拥抱在一起。她是党支部成员,每个月都会定期到老干部局小会议室跟李老一起学习。“她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没有她,我可能再也无法成为一名党员。”方罗云告诉记者,因为历史原因,她从党员变成了群众,离休后,她一直有再次入党的想法,苦于找不到介绍人,李玉珍知道后,主动当起她的入党介绍人。“我能看到她对于入党的渴望,我要尽自己努力帮她圆梦。”李老这样说。
江北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覃湛介绍,该党支部的党员平均年龄89.4岁,在李老的带领下,他们会定期学习,了解当前形势之余,也参加一下文艺活动,丰富日常生活。
5永葆初心
“知识更新快,不了解肯定跟不上形势。要不忘初心跟党走,与时俱进往前行”
为何定期组织党员们学习?李老给出的答案是:紧迫感。
在女儿朱晓兰看来,90岁的妈妈依然是个大忙人,上党课、参加合唱队、做报告,一件也不落下。朱晓兰告诉记者,如果不参加巡回报告会,妈妈现在应该是跟她一起在黄水避暑,“妈妈一直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抱有满腔热忱,看重集体荣誉,这种精神也影响着我们。”
“现在知识更新多快嘛,不了解肯定跟不上形势。要不忘初心跟党走,与时俱进往前行。”插完这一句,李老接着说:“我还是觉得,我年轻有干劲。”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李老用的是智能手机,虽然不常用社交软件,但她还是会第一时间接收到传来的讯息,也会用手机关注时事新闻。
除了组织学习,看望老党员也是李老的工作之一。老同志孟华,生病卧床多年,李老时常去探望她。“知道我们这些老熟人来看她,她心情也许会好一些,也能感受到党组织对她的关怀。”李老说。
记者了解到,李老育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已去世)大儿媳是党员,女儿、女婿是党员,外孙女也是党员。她给外孙女取名:付予。“付出的付,给予的予。”她说,希望自己的家人在成为党员的同时,能够多为其他人付出,给予其他人温暖和善意。
家里四世同堂,她给家里定了一个八字家训:快乐、和谐、勤奋、奉献。
现在,在李老身上,你可以看到面对岁月的那份从容和坚定。“我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见证了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全过程。现在,我们住着高楼、吃穿不愁,生活越来越好,还有什么不知足呢?我也时常劝慰身边的人,要懂得奉献和感恩,感谢我们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