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从护士到护理学科教授,赵庆华的经历颠覆了许多人对护士职业的认知——“护理有温度有厚度,值得我倾注一生”

时间:2019-07-24

重医附一院,赵庆华(右三)带领年轻护士查房。(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崔力 摄

赵庆华笑了。7月5日这天,她的又一批研究生毕业了。作为导师,她和学生一起合影,笑容自信而骄傲。

自信的是,护理学已成为一级学科,并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

骄傲的是,人们对护士的印象不再只是“打针输液”,而是对生命的守护。

事实上,从一名护士到如今重医附一院护理学科建设的带头人,37年来,赵庆华在护理行业精心耕耘,她提出的“五心”护理理念,搭建起护士高层教育阶梯,她先后获得南丁格尔奖、全国“最美医生”称号等荣誉。

但她却没有停下脚步,也从未忘记她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和坚守:“护理是有温度有厚度的,值得我倾注一生!”

初 心

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放松!没关系的。”赵庆华的声音很轻,手上的动作也轻。可眼前的病人却涨红了脸,痛苦之余,更多的是不好意思。

四五分钟后,一股恶臭在病房弥漫,病人卷曲的身体慢慢放松,原来他已经3天没有大便,肚子疼得难受,对护理人员又难以启齿。

当赵庆华像往常一样巡房时,发现了他的异样,担心他会因腹内压力过大而引发心脏破裂,赵庆华立刻带上手套,利用润滑油帮助他排便。

这件事发生在1982年。那一年,赵庆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重庆医学院护士学校毕业,分配到重医附一院工作。

在护理岗位工作,经常要通宵值班,为了提振精神,刚开始她就在护士站里一杯接着一杯地喝浓茶。因为夜间是病人病情变化的高峰期,赵庆华不敢有一丝懈怠。

为何会选择当护士?当重庆日报记者提出这一问题时,赵庆华至今仍记得自己的初心:6岁那年,疼爱她的外婆在哄她午睡时突然倒下,再也没起来。当时她不明白外婆怎么了,拉着外婆那双一直温暖她的大手,把头深深地埋进她的手心里。可外婆的手越来越冷,她失声恸哭。

从那时起,赵庆华就许下心愿:长大了要当一名白衣天使。

创 新

“五心”护理模式在全院推广

天平秤、牙膏盖、量杯……有同事发现,趁休息之时,赵庆华老是在称称量量,每称一回还会在纸上记录。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心内科做普通护士时,赵庆华发现,心衰病人每到冬天病情就会加重,呼吸困难并伴有水肿,饮食中需要对盐分有严格的控制,每天摄盐量最好不超3克,那么病人怎么衡量3克盐呢?不可能每次都用天平秤来称吧?

她试了很多次,终于发现一个中号牙膏盖正好装3克盐。“这就需要我们主动替病人着想,体现出护理要精心。”

在担任护理部副主任后,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赵庆华提出了“接待热心、治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这一“五心”护理理念。

“只要把病治好就行了,搞这些名堂干啥?”一开始,一些同事对她的理念不理解。

面对质疑,赵庆华没有气馁,她一方面梳理护理服务流程,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和经验交流会,让大家充分了解“五心”护理的内涵和意义。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05年起,“五心”护理理念在重医附一院全面推行,护理服务流程渐趋规范。很快,对于护理的投诉大大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2008年,“五心”护理文化荣获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每当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赵庆华总是冲锋在前,用双手为病人撑起一片蓝天。

2003年“非典”,赵庆华冒着危险深入一线,筹备隔离病房、制定接诊流程、现场救护患者,连续奋战五昼夜。

2008年汶川地震,她接到上级命令:2小时内准备好50张病床的应急病房。赵庆华马上着手筹备病房,最终实现了156名伤员“零感染、零截肢、零缺陷”的目标。

团 队

本科以上护士超过七成

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护理学科教授,还是该领域全市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赵庆华的经历颠覆了许多人对护士职业的认知。

近几年,她将重心放在了护理学学科发展上,搭建护理学科人才梯队。首先是组建了人才培养学习小组,为临床有志向的护士搭建平台,促进其职业发展;其次,她还设立了导师组制度,让各学科导师形成学科交叉,提高护理研究生的质量。

重医附一院泌尿外科护士任洪艳就是赵庆华的博士生,“其实,以前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读博士。”任洪艳说,1995年进入医院时,她还是中专学历,赵庆华告诉她,“首先自己要看得起自己,遇到机遇就一定要抓住!”

2003年,重医附一院成为重庆市地方医院首批护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在赵庆华的鼓励下,任洪艳成功考上硕士。2011年,医院被授予护理博士学位点,任洪艳成为赵庆华带的博士。

“护士不再只是扮演着打针吃药的角色,而是沟通协调者、病房管理者、教育者、照顾者的多种角色,”任洪艳说,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赵庆华看来,护理还需有厚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需求的是一个大健康的概念,除了能更迅速地治愈疾病外,更希望在医院满足“好得快、安全感和对我好”等诉求。这就要求医护一体融合发展,医护人员要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积累。

该院骨科护士刘绍全就在拓展其护理厚度的基础上,在手术中使用神经监护仪监测,为骨科手术医生“护航”。

如今,医院护理科得到长足发展,不仅学历层次不断完善,而且在应急救援、援藏援外、脱贫攻坚等工作中都能看到护理人员的身影,患者满意率大幅提升。如今,在重医附一院护理科2800多名护士们中,本科以上学历超过了7成,更产生了近10名教授。

坚 守

给患者带去温暖

“精心护理,如沐春风,我记住你了,中秋节生的妹妹。”这是一位出院的老爷爷写的感谢信;“小董,这段时间感谢你了。我老伴说,每次看到你笑盈盈的样子,他的心情就变好了。”这是一位不会写字的老奶奶让儿子代写的感谢信;“希波拉底在华夏,南丁格尔现山城。休道良医逐利频,大爱无疆似微澎……”这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写的一首七言诗。

这些只言片语,被收在护理科室的柜子里,虽然寥寥几句,却透着温暖。

“因为我们的护理是有温度的。”赵庆华说,自从她主持护理部工作以来,她的手机号就是公开的,全院护士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她开解。而经常忘记自己生日的她,却可以记住不少护士的生日,提前为他们准备惊喜。

除了给予温暖外,在为大家培训时,赵庆华更增加了人文关怀内容的比重,就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懂得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思考护理工作的意义:“虽然我们每位护理人员一天要面对很多的病人,但是对患者来说,我们就是其在医院的亲人。试想如果是你躺在病床时,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这个想通了,工作才能做好。”

这样的交心也收获了患者的暖心。出院的患者常说,是医生和护理人员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如今,赵庆华已经56岁了,她仍坚守在护理岗位。一头齐耳短发,刘海夹在头顶,露出额头,这是赵庆华保持了37年不变的发型,如同她不变的初心。

赵庆华有她坚守的理由:“作为一名党员,能尽自己一些力量,让更多人减少病痛,就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 上一篇:在渝北区仙桃数据谷 自动驾驶汽车“随叫随到”
  • 下一篇:【揭底“空调无码机” 关注“家电身份证”系列报道之三】消委护航律师支招 这样避开“无码机”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