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战事并未结束。国民党尚有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等地负隅顽抗,困兽犹斗,决计与人民解放军作最后的较量。
为了全面、彻底、干净地消灭反动派军队,解放全中国,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从1949年11月7日解放秀山县城,到11月30日举行入城仪式(注:现解放碑区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人民解放军挥戈西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直至12月14日巫溪解放,标志着重庆全境回到人民手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重庆解放70周年。8月19日至8月31日,由我市党史军史专家、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和团员、高校大学生代表及全媒体记者组成的重走采访团,将沿着当年刘邓大军解放重庆之路的足迹,先后走进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柱、武隆、南川、綦江、江津、涪陵、巴南、南岸、渝中等地。在重温当年光辉革命历史的同时,感受新中国成立和重庆解放以来,当地社会经济发生的喜人变化。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回顾那段历史,重走这段路,不仅是再现当年刘邓大军解放重庆的光辉历程,更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初心,展现这座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拓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1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洪安古镇,位于重庆市秀山县,是渝、贵、湘三省市交界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它不仅是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原型地,也是当年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的第一站。缓缓流淌的清水江,年逾古稀的老人,见证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军民鱼水情,也记录着边城古镇如今的发展变化。挺进之路,由此开始。
解放重庆第一站 百姓出船送门板帮子弟兵渡江
“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清代名人章恺曾赋诗描绘这里“一脚踏三省”的地利之优。一条清水江悠悠划过,江对岸是湖南花垣茶峒,江这边是重庆秀山洪安。
1949年11月1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由湖南常德沿川湘公路向重庆挺进。
11月6日下午2时许,刘邓大军三兵团十二军三十六师一O六团前卫部队到达湖南花垣吉峒坪的消息一传开,国民党秀山县长李琛,命人把停靠在这一段水路的上百只船,全部隐藏,并烧掉了连接花垣和洪安的唯一一座桥——洪茶大桥,这座桥始建于1935年,是一座木桥。反动派军队妄图以此来截断水陆交通,阻止刘邓大军进入重庆之路。
解放军先头部队到达后,随即发起攻击。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之下,洪安守敌一触即溃,不到半小时战斗就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入解放重庆的第一镇——洪安。
11月7日,秀山县城解放。随着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开进,征调的3只渡船已不够使用,必需架桥。11月8日,在工兵部队的指导下,洪安当地百姓一呼百应,撑木排,送木板,在洪茶渡口上搭起了一座可供四路行军的大浮桥。洪茶渡口位于洪安码头和湖南省花垣县茶洞码头之间,与贵州松桃临界,在渝湘黔三省(市)交界处,渡口宽130米。
但是,搭好的浮桥只能过步兵和马队,过不了汽车和重炮,车队在对岸茶洞一方的公路上摆起几里路长。在当地百姓的协助下,又找来8只称为“娘娘船”(可拖带小船的大船)的民船,以4只并成一只,装成两只简易渡车船,往返渡车,这才使得几十万大军,数千辆军车、炮车用了七天七夜渡过清水江。
11月30日,二野司令部驻扎进位于当时洪安古镇的复兴银行,政治部驻扎在洪安小学内。当天晚上,司令部用柴油机发电,满街灯火通明,刘邓首长走上街去,亲切地看望了当地的父老乡亲,洪安居民象过节一样高兴,欢迎刘邓首长,庆祝洪安解放。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群众吃亏 6岁的他见证了让人感动的一幕幕
在欢庆的人群中,有一个孩童,也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当时的他只有6岁,如今,已是一位76岁的老人了。这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回忆起当年解放军进驻洪安的那段岁月,就像发生在昨天,记忆犹新。
他叫吴堂海,从小生长在洪安古镇,当时家里在镇上经营盐、面花等小生意。他清晰地记得,解放军进驻洪安时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唱着歌:“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这支部队和他之前见过的军队有些不一样,他们敲开老百姓家门,很有礼貌,站在屋外,未经允许绝不进屋。
吴堂海看到两个首长模样的人,站在街上向大家宣布:洪安解放了,群众再也不会过受压迫和剥削的日子了!后来,他听大人们说,这两个人就是刘伯承和邓小平。
吴堂海还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讲述了当年他亲眼看到的两件事。洪安解放时,解放军进驻,军纪严明,不仅不扰民,还帮老乡打扫院子,担水挑柴。有一次,一位战士借用老乡家的水瓢煮饭,后来水瓢不知道放哪里,暂时找不见了。排长得知后,对战士说:“不管弄没弄丢,都要赔偿。”
解放洪安时,因当时木船不够用,很多群众自发将家里的木板和门板,扛到岸边,为解放军扎木筏,搭建浮桥过渡。吴堂海说,当时一匹马驮着一门炮过木筏时,因过重,将木筏踩散开了,马匹连炮一起掉进了清水江中。
三名当地村民见状,跳进江中将炮和马拉了上来。为了表示感谢,解放军将这匹马奖励给了三名村民。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群众吃亏。”吴堂海说,这一幕幕当时让年幼的他记忆深刻,也正是解放军的这些行为,让他在今后的岁月中慢慢明白了共产党的军队为什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今的秀山不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还记得住乡愁
70年过去了,清水江依旧静静流淌,冲洗掉了硝烟征尘,而记忆却连同古镇石板街沉淀的岁月,载入永久史册的同时,记录着新的征程。
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特色拉拉渡,一脉清流伴随……漫步在如今的边城洪安,感受着这里的平和安详、鸟语花香,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循环不息。
而这样的美景,惬意的环境,只是当今秀山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
秀山,作为刘邓大军解放重庆的第一站,几十年发展风雨历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秀山以“一城三园”为重点,着力建设武陵山区宜居之城、文创之城、旅游之城,构建新型文化、旅游、城市关系,文旅融合持续提速。
秀山县把“绿色+”融入城市发展,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求,拓展自然、人文景观和城市风貌特色,坚持点、线、面结合,加快形成功能完善、支撑有力、特色鲜明的城市格局。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秀山县城看到,这里的城市改造和建设中特别赋予了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雕塑、灯饰、建筑和民俗民族展示主题公园,涌现出了滨江美食街、花灯美食街、微电影城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我们就是要让大家在秀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据秀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秀山已累计创建4A级景区3个,成功举办中国·重庆秀山首届“金山银山”文化旅游节,洪安边城九龙坡安置区等配套项目有序实施,三省风情街已完成设计方案,西街景区配套服务不断完善。下一步,秀山将围绕“秀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是金山、电商是银山”要求,探索出适合秀山实际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努力把秀山建设成为重庆东南重要门户,争取到2020年,把秀山创建成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全国县级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