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文博高峰论坛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7日15时37分讯(记者 李华侨 唐雨)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次智博会,智慧文博领域除了有升级版的展区、强大的参展阵容、最新的智慧博物馆成果展示,还特别组织了智慧文博高峰论坛,文博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重庆,探讨文博行业与科技领域的深度交流,搭建一个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最新平台。
专家眼里的智慧博物馆:智能、有感知力
在今年智博会上,智慧博物馆成为热词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博物馆?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程武彦看来,智慧博物馆应该具备深入的感知能力、覆盖全馆的高速互联网、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及智能的创新能力四项特征,同时,还需遵循整体可对接、外围能扩展、横向能融合、纵向能贯穿四项理念,确保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包容性和可扩展性。
这一点也得到了华为公司副总裁张皓强的认同。张皓强表示,智慧博物馆的远景是打造博物馆神经系统,里面不只是智慧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还包括庞大的感知周边系统,实现触手可及的智慧。
论坛上,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还提出一个比较特别的看法:“实体博物馆和智慧博物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表示,建设智慧博物馆,需要博物馆人把数据和运营提供给智慧服务的技术方,给他们一个明确的回答、一个清晰的路径和一个非常清楚的需求。
其实,对于段晓明提出的问题,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演讲中给了回答。“原来谈到智慧化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公众在里面参与,然后展览藏品,就像维基百科一样,搭好平台鼓励公众自主写词条,写好以后公布出来。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龚良表示,关于智慧博物馆的定义,至少有这样几点:藏品、馆员、公众的实时结合;展览、教育、服务、管理与公众的实时结合;创造力、控制力、劳动力要部分或者更多交给机器,而不是交给人;公众的实时参与度与体验感;传播是否能够得到几何扩大。
苏州博物馆茅艳则认为,智慧博物馆是双方向的,就是对观众来说,有一个平台让他获悉信息,而对馆方而言则是有大数据提供给馆方决策平台。
专家支招智慧博物馆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智慧博物馆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做好智慧文博建设?
“智慧博物馆并不是遥不可及,但也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智慧博物馆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程武彦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智慧化探索上,首先明确了战略目标、实现路径和建设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通信等技术,以期实现从传统博物馆到感知博物馆再到智能博物馆,最终实现智慧博物馆的愿景。
张皓强提出了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思路,采用“四横两纵”的总体架构,最基础的是基础设施层,第二层就是数据管理层,第三层是平台服务层,第四层是智慧云层。具体看来,第一层基础设施层,包括终端、传送网络、云等这些基础设施;第二层数据管理层,利用大数据、物联网、视频云网端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采、算、管、用,为上层的平台服务层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服务;第三层为平台服务层,就是利用服务目录、利用容器的编排、利用微服务等技术手段,实现新业务能够快速的编辑和上线,来支撑第四层的智慧应用;而第四层则是智慧应用层,基于博物馆的核心业务行政管理和运维保障体系。
段晓明以湖南省博物馆的10年总体发展思路为例介绍,只有充分认识智慧文博的战略意义,提前做好规划与设计,关注公众和自身需求,全员参与协同共建,注重数据开放和利用,探索建设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博物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大英图书馆文教部主任杰米·安德鲁斯看来,数字化技术并不是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能够让大家享受到或者看到美好的传统和未来大数据与美丽数字的联系,最后使图书馆的传统角色得到延续,同时与新的技术得到融合,产生新的合作分享,让大英图书馆等诸多图书馆、博物馆的大量珍贵馆藏能够被大家看到、欣赏到。
龚良表示,在当下这个智能时代,如果希望各大博物馆扩大传播,那么则需要让博物馆跟公众之间能够有更密切的联系,来激发博物馆的智慧性。
点击图片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