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揭秘70年成就展之“重庆记忆”①|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中的动人音符
揭秘70年成就展之“重庆记忆”②|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 交通巨变带你体验“时间加速度”
开栏语:“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近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展。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重庆直辖……在这场由150个新中国第一、60个关键指标织就而成的历史画卷中,不少“重庆元素”亮相。
今日之成就,是往昔岁月不懈奋斗的回报,亦是开启未来征途的基石。时间不息,伴随新中国成立70年来走过的光辉岁月,重庆是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全国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中?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将推出“揭秘70年成就展之‘重庆记忆’”特别报道,聚焦经济崛起、交通建设、文化生活、民生实事等不同方面,带你走近那些让人心潮澎湃的瞬间,那些闪亮全国画卷中的重庆元素。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8日6时讯(记者 李袅 唐雨 冯茴花 李华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根基。游走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这条“时光隧道”中,从讲述红岩烈士英勇抗争的歌剧《江姐》,到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再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成为市民“打卡”的地方,都蕴藏着精彩的重庆文化故事,唤起人们记忆深处的共鸣。
川剧《江姐》剧照。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背后故事: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 川剧《江姐》加入“狱中八条”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伴随这首意涵深远的《红梅赞》,文艺作品《江姐》与它弘扬的红岩精神,带着一缕红梅的清香,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影响着几代人。
作为红岩精神的发源地,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革命先辈不畏牺牲、挺身而出,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浩然的革命正气,绘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红岩精神则成为重庆这座城市的红色标识。
其中,重庆的“红色三岩”即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尤为著名。据统计,重庆共有革命文物423处,登记备案革命纪念馆27家,馆藏革命文物29374件,其中珍贵文物5137件,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8个。
为了加强对红色资源的规划保护,去年底,重庆市政府公布《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保护规划》,为保护好、打造好革命遗址作出了科学规划;今年,又编制完成《红岩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当前,正在推进编制红岩村和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保护传承专项规划,拟打造红岩革命文化公园。
不仅仅是经典歌剧《川剧》,近年来,电视剧《重庆谈判》、纪录片《破晓》、长篇小说《最后的58天》,京剧《张露萍》、话剧《红岩魂》《幸存者》等革命历史题材剧目,都以艺术呈现的方式让红色资源走出了博物馆、展览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变化,更好地传承红色经典,重庆市川剧院对新版川剧《江姐》又进行了创新。谈及将“狱中八条”加入戏里,此前,三度“梅花大奖”获得者、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采访时表示:“这让传统文化更加富有当下的教育意义,不但打动了观众,在排练的过程中,演职人员也一次次地接受了红岩精神的洗礼。”据悉,川剧《江姐》自去年首演以来,已演出近70场,观众8万余人次。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成就展晒出了重庆垫江人陈治平当年参加高考的准考证、大学毕业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背后故事:重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无数“陈治平”用知识改变命运
1977年恢复高考后,陈治平考入四川大学。2009年,他捐出了一套云南省1977年高考准考证、试卷等全套资料。如今,它们成为展品,出现在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
“恢复高考,是当年中国的一件大事,深刻地改变了我以及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时隔40多年,市档案局原副局长陈治平回忆起这段往事,仍然心潮澎湃。他说,身处新时代,内心最想表达的两个字就是“感恩”。
本月初,一批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越来越多像陈治平一样的人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走进另一种人生。在这几十年间,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重庆的高考也经历了诸多的变化。
1998年,重庆市直辖之后首次单独组织考试招生工作。
1999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招生首次试行网上录取改革。
2002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招生正式实施“3+X(文综和理综)” 科目改革。
2004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招生首次实行网上评卷改革,是全国率先实现网上评卷的省市之一。
2004年,重庆市首次实行普通高校招生自主命题改革,是教育部新增9个自主命题省市之一,是西部唯一参加试点的省市,2006年实现普通高考全科目自主命题。
2016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实行全国卷。
2019年,重庆市成为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八个试点省市之一,并公布了《重庆市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紧跟政策,从自主命题到“全国一张卷”,从现场录取到网上录取,招生工作越来越规范,招生人数也越来越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考的改革是70年来重庆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截至2018年,重庆市学前教育普惠率达80.23,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87.05%;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92%、94.5%;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6.6%;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103万人,毛入学率由8%增至47%......数字背后,则是重庆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个足迹。
展览展出的重庆自然博物馆的门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黄宇 摄
背后故事:“百馆之城”重庆 市民走进博物馆渐成日常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巴山渝水间的每块土地上,都印刻着重庆社会进步发展的足迹,承载着岁月长河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博物馆则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所在。
1930年,重庆首座博物馆——峡区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前身)开馆。据重庆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重庆登记备案博物馆达到100座,重庆成为“百馆之城”。
从 1 到 100,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增长。除重庆中国三峡三峡博物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这些主流博物馆外,火锅博物馆、辣椒博物馆等颇具重庆特色的博物馆也百花齐放。从新中国成立前唯一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自然类)发展到今天的历史、革命、自然、抗战、工业等多种类型的博物馆,为全世界的游客展示了一个更为丰富、更有历史、更具内涵的重庆。据统计,2018 年,重庆的博物馆接待观众 3336 万人次,逛博物馆已成为许多市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展览展出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门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黄宇 摄
同时,为更好满足公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去年,重庆各博物馆新推出临展310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主办的“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原创展览更是形成轰动效应,荣获中国博物馆界陈列展览最高奖项“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市民在三峡博物馆参观书画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如今,重庆博物馆的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其先后与美国西雅图贝克博物馆、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法国图卢兹博物馆等国外知名博物馆签订友好合作意向书,并与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秘鲁等有关文化机构开展文物艺术类展览交流活动,进行学术互访。2008年至今,引进境外展览项目共计58个,输出境外展览项目共计12个。
“博物馆不应该高高在上,它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厅。”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表示,面对公众不断提升的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未来博物馆应该变得更亲民、更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