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引领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推动轨道、市域铁路和高铁“三铁融合”

时间:2019-09-28

今年9月初,百度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携程、中国天气网、百度百科发布《2019年国庆假期出行预测报告》,重庆已上榜十大热门旅游城市。之前携程大数据还显示,在今年暑期十大夜游人气城市排名中,重庆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重庆成为热门旅游城市的背后,可以说主城快速发展的立体交通网功不可没。对到主城的游客来说,有两个必“打卡点”:长江索道、轨道交通二号线李子坝站。

这两个打卡点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城市交通从“零”起步到多元化发展的写照。

来自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的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主城只有11辆国营公交车,截至当前,主城运营公交线路654条、公交车8700余辆。城市轨道交通从蓝图到通途,建成运营313公里、在建208公里,加上索道、皇冠大扶梯等特色交通工具,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约800万乘次。

城市公共交通实现多元融合发展

公交车车型越来越高大上

解放前,有句民谣描写主城汽车客运落后状况: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80多岁的市民刘大伟回忆称,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主城只有11辆国营公交车。主城区只有一条线路,即从曾家岩到小什字,后来延伸到朝天门。郊区的线路只有两条,一条从七星岗到小龙坎,一条从七星岗到北碚。

当时的公交车设施非常简陋,没有专门座位,就是在边窗下安装了两条木板。尽管票价从一分到一角不等,但对普通百姓来说,那是“奢侈品”,不舍得坐,出行基本靠步行或坐过江轮渡。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重庆公交车型几乎每十年“换装”一次,公交车越来越“高大上”,市民出行也越来越安全、舒适。

如今,主城观光公交巴士新能源公交车,不仅可以充电、有WiFi,还可扫码乘车。

同时,主城交通也出现多元化发展,主城各区间的时空距离不断被刷新。

1987年,长江索道建成投入运营。

1996年,两路口皇冠自动大扶梯建成,为亚洲第二长的一级提升坡地大扶梯。

……

2005年,我国首条跨座式单轨、西部第一条轨道线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试运营,从此不塞车、不赖站、准点运行的轨道列车,成为重庆市民出行首选。

截至目前,主城区公交优先道突破100公里,公交线路数和车辆数分别达到654条、8700辆。主城已开通运营8条轨道线,覆盖主城九区,运营里程位居西部第一。轨道交通3号线更是全球运营里程最长的跨座式单轨路线。

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无缝换乘、扫码出行更便捷

2009年,为适应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拥堵,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应运而生,开启了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序幕。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成立以来,加快推进了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加大社区巴士投放力度,优化公交线路,积极建设枢纽站和公交场站建设,方便了乘客换乘。

“沙坪坝火车站已经实现了各种交通工具的无缝换乘,现在坐公共交通出行比开车还方便。”市民李丽称,以前沙坪坝就是一个“大堵点”,坐车必堵,现在好了,有了轨道交通和高铁,换乘非常方便。乘客下了高铁,就可换乘轨道交通1号线和环线,站内还可换乘公交车、出租车等。

截至目前,主城区公交轨道接驳线路达398条,500米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达95.6%;公交枢纽站场24座、公交首末站53个、港湾站3500余个。

为方便市民出行,我市实行了公交、轨道票制改革,市民持一张卡就可乘坐公交、轨道、索道等,实现“一卡”通行和“一小时免费换乘”。不仅如此,目前主城所有公交车、轨道线路都实现了移动支付,扫码乘车。

今年1月,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8年《公共服务蓝皮书》中,重庆公共交通满意度入围全国前十,位列全国第八。

加快“三铁融合”

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交通一体化格局

交通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老百姓出行,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正按照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轨道先行、公交优先”理念,并积极构建“三铁融合”的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格局。

根据规划,我市将提速轨道建设,2019-2022年,我市将开工建设轨道交通372公里,到2022年实现营运里程“850+”目标。

持续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运能,持续优化公交和轨道的换乘接驳。到2020年,主城区中心城区500米站点覆盖率达100%,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200条以上,社区巴士线路达到200条,公里优先道达到210公里,公交便捷度、舒适度,市民满意度、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努力构建便捷出行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与机场、高铁、市域铁路等无缝衔接、高效换乘。

同时,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将积极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营效率,努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效解决行车难等问题,不断满足市民高效绿色出行的需要。

(杨永芹/文)

  • 上一篇:130处老建筑获评重庆市第三批历史建筑
  • 下一篇:水上观 陆上游 空中览 国庆期间重庆夜景观赏最佳线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