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2020年预算草案。草案提出,今年,我市重点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2156亿元,同比增长1%,加上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收入等2639亿元,支出安排4795亿元;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616亿元。
新的一年,我市公共财政资源将如何投放,怎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1月15日,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封毅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
促进投资
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封毅介绍,今年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着力点之一,就是发挥财政引力、促进扩大投资。
今年,市财政将在“投什么”“怎么投”“谁来投”上下功夫,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促进作用。
投向上,公共财政将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主题,坚持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结合,优先保障脱贫攻坚、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重点支持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物流通道等项目,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持续的动力。
“怎么投”方面,我市将完善“资金池”与“项目池”对接机制,统筹公共资源、资产和资金,扭住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这个抓手,通过债券资金的注入,化解项目筹资压力,发挥政府债券在稳投资、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具体将双向联动:一方面,加快发行债券、及时拨付资金、监督资金使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另一方面,完善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评估、遴选等机制。
“谁来投”方面,我市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的财税政策长效机制,把支持民间投资的好政策变成企业和社会的获得感,缓解民间投资“融资难融资贵”等主要障碍,用改革激发有效投资的内生动力。
提标提质
改善民生主推三项举措
将一般公共预算80%左右用于民生,是我市的一贯坚持。封毅表示,今年,市财政将区分轻重缓急,在各项民生政策措施和财政承受能力之间取得平衡,循序渐进,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首要就是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在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的基础上,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围绕行业税负变化情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吸引高端人才、促进出口增长等完善税收政策,推动减税降费持续发挥效应。
在改善民生的财政资源配置上,主要有三项举措:一个是保基本。增加基本民生投入,以持续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另一个是补短板。提高就业、教育、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再一个是可持续。划定重点民生领域支出政策“红黄线”,防止“寅吃卯粮”,确保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从吃饱穿暖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保,今年一系列民生政策将提标提质。
此外,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市将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优先保障、及时拨付、严格监管,确保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落到实处。
以收定支
市级部门三公经费压减3%
草案提出,以收定支,加大支出结构优化力度,政府带头“勤俭节约”,从中可见我市今年提质增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决心和恒心。
今年,财政部门将从“量”和“质”两方面发力,更加注重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并将去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提升,结合中央新的部署要求,研究构建政府勤俭节约的长效规制,让政府勤俭节约成为常态。
大幅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今年市级部门预算已在去年底公开评审阶段审减了13亿元,三公经费压减了3%,不久还将对一般性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进行压减,腾退的资金则用于人员社保、公共事业、区域扶持、通道发展等刚性增支。
封毅介绍,市财政正在研究可操作、可检验、管长远的政府勤俭节约办法,目前已拿出初步意见,市里批准后即可施行,具体内容包括支出的压减、增支的控制、账户的开设、政策的退留、资金的整合、标准的控制、绩效的奖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