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讯 (记者 廖雪梅)1月1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重庆市级2021年预算公开评审结束。该评审共压减了37个市级部门2021年预算9.5亿元,807个项目有11个在评审当中没有通过。总体上看,2021年项目支出预算在2020年压减的基础上保持了“零增长”。
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重庆部门单位要花财政钱,除了正常的预算程序外,还要进行预算公开评审。年底,由市人大、审计、财政等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当“判官”,对部门单位年度预算项目有没有依据、绩效是不是合理、实施有没有条件、预算是不是恰当进行“公审”,现场公布评审结论,按轻重缓急决定是否安排预算。自2020年起,年度中的预算追加,也要进行评审。
2017年至2020年,重庆分别审减预算16.3%、10.7%、4%、2.6%,审减资金为35亿元、38.4亿元、13亿元和9.5亿元。
在重庆,财政资金该压的支出坚决压,该保的项目则全力保。比如脱贫攻坚,“十三五”时期,重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278.5亿元;又如创新发展,“十三五”时期,重庆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2.7%,总额达到340.6亿元。
为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用在实处,我市全程监控财政资金支付活动,及时核实预警疑点,对有问题的政策和项目,分类实施调整预算、暂缓或停止拨款。重庆财政资金监控系统嵌入了支付申请规范性、现金提取额度、向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划转资金等40余条预警规则,能够精准监控到部门单位是否违规划转财政资金、擅自改变资金预算用途、违反政府采购规定、违反现金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等行为。
不仅如此,自2017年起,重庆还推行部门预算“零结转”改革。每年关账后,部门单位没有用完的钱不能“躺在账上睡觉”。除了中央专款结转结余资金按中央的规定处理以外,市级财力安排的预算,除开有合同的政府采购、科研项目预算按规定列支,其余资金一律“零结转”,全部交给财政,由政府统筹使用。结余收回后,如果确实需要在次年继续安排的支出,一律由部门按新项目重新申报。据介绍,2017年以来,全市财政一共收回了30亿元,全部进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急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