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孙琼英
“十三五”时期,重庆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家底”也在不断变厚。但这些财政的钱都花在了哪里?12月22日,记者从重庆市财政局了解到,2016年-2020年,重庆财政支出总量超过2万亿元,其中80%左右用在了民生上。
“家底”变厚 为“用之于民”提供了支撑
翻开重庆这几年的政府账本,一个个真实的数字,展现了过去五年“家底”变厚的改变。2228亿元、2252亿元、2266亿元、2135亿元,这是2016年到2019年重庆财政的收入轨迹。
其中,作为财政收入“主力成员”的税收,已从2016年1438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1541亿元,占财政收入总量比重,也较“十二五”末期(2015年)提升了4.9个百分点,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政府账本变厚,但并不与纳税人享受减税降费红利冲突。
据悉,“十三五”,中央营改增、个人所得税改革、社保降费等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在重庆全面落地,再加上重庆在地方事权内新实施一些减税降费措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市财政局表示,让利于民、惠企于需,财政收入增速自然放缓,由2016年的7.1%逐渐降到了2019年的-5.8%,今年叠加疫情影响,预计负增长,但今年的总额仍然超过2000亿元。
“财政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市里改善民生提供了支撑、夯实了底线,教育、医疗、养老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都是有效保障的。”重庆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保障改善民生
80%左右都用在了民生上面
市财政局数据显示,2016年支出4002亿元,今年预计约4800亿元,五年时间增长了20%,总量超过两万亿元,其中80%左右都用在了民生上面。
例如,社会救助标准5年连涨,家庭贫困学生从学前到大学全程都有资助,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村村都有卫生室,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6连增,城市、农村低保分别增长34.8%和65.3%,公租房廉租房累计分配54万套,保障140余万人……从吃饱穿暖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保,近些年重庆一系列民生改善可触可感。
在资金使用上,重庆首先是确保群众基本生活网底不破;其次是补就业、教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短板,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过程中,重庆采取划设重点民生支出政策“红黄线”的方式,防止“寅吃卯粮”,确保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市财政局负责人说,尽管“十三五”时期重庆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比较大,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确保财政承受能力,是一贯的;将一般公共预算的80%左右用于民生,是一贯的;保基本、兜底线,确保基本民生的投入只增不减,是一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