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时间:2021-01-3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任务要求。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我们要准确把握其思想内涵和实践路径,并以此作为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遵循。

绿色发展是实现美好生活和尊重发展规律的需要

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也是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良好生态环境是民之所愿,是人民共有财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这正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如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发展才是硬道理,要让硬道理继续硬下去,化解“两个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就必须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中国发展的基点放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上,通过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既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又遵循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全面绿色转型是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依然较大,美丽中国建设任重道远。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全面绿色转型,就是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并贯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科学把握、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来制定社会规则,从必然中获得自由,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具体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两个维度,都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合理均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科学布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全面绿色转型,要求我们继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用“绿色”统揽“美丽中国”建设。一方面,要深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认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建设性地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实现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部署,就要以绿色观念为先导、以绿色制度为根本、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以绿色观念为先导,要求我们必须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和战略定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其中包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自然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法治观,“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全球观等,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绿色制度为根本,要求我们把绿色发展的基本理念制度化、法治化,使之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无论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是生态的高水平保护,这些经济基础领域的建设都需要得到上层建筑特别是制度和法治的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贯彻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以及严格的监督问责制度,并将绿色转型发展纳入各种绩效考核及评估体系之中,做到全方位覆盖。

以绿色科技为动力,要求我们根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支撑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利用先进的制造、生产、污染物处理等技术,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同时增强应对各种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能力。对重庆而言,要通过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等科技创新,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作者系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上一篇: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让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起飞跳跃”,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变身科学城——“张江之变”对重庆有何启示
  • 下一篇:商量“大事情” 敲定“施工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参会人士热议加快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