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春耕春管,“绿”意盎然

时间:2017-04-28

  “与几年前相比,现在每亩要少使用一半以上农药。 ”

  加强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选药、适期用药,推行统防统治

  4月24日,记者来到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一片片小麦荡起绿浪,空中传来阵阵旋翼轰鸣,一架无人机从麦田上低空掠过。

  “看天气预报明天要下雨,这1500亩麦田的赤霉病防治今天必须完成,无人机真是帮了大忙! ”六安市皓红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真国说。

  皓红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麦田是省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之一,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用无人机作业。在田头树阴下,陈真国跟记者算了笔账:“人工喷防一人一天最多15亩,每亩用药100克上下。无人机一台一小时就能喷防100亩,每亩只需用药60克。与几年前相比,现在每亩要少使用一半以上农药。

  改进耕种手段,也可减少用药。 4月24日,记者来到滁州市来安县大英镇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安徽耘泰农业公司近7000亩生产基地内,工人们正准备育秧。 “从育秧开始就采用药剂拌种,做包衣种子,这样育出的秧苗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减少后期田间用药。 ”耘泰公司生产负责人程德祥说。

  来安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勤告诉记者,过去一亩地需要250克农药,现在大户使用的大多是高效低毒的优质农药,一亩地仅需20多克,减量节本的同时,综合防治效果更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省植保总站站长黄秋云告诉记者,今年我省小麦赤霉病呈大流行趋势。因此,各地在防治中要合理选药、适期用药。确保选用高效对路农药和植保机械,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

  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省。 “近年来农药用量增长过快,主要是用药不科学,利用率偏低。 ”黄秋云说。 2015年,我省启动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农药利用率达40%,农药使用量减少1%以上。

  “要组织开展取土化验、肥料试验示范,提升科学施肥水平。 ”

  今年力争全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2%,肥料利用率提高到37%

  谷雨已过,春色正浓。耘泰农业公司的500亩紫云英基地正值花季,漫野红灿灿。

  “5月初,这些紫云英将全部翻耕还田作绿肥。”程德祥介绍。除了绿肥,基地秸秆100%还田,土壤全部进行深耕,并采取机插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人们感觉“用化肥种出来的农产品不好吃”。为此,我省启动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并实施有机肥替代行动,改良提升耕地肥力。去年,全省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80.4%,肥料利用率达36.2%,化肥用量连续2年下降。

  据滁州市南谯区农委土肥站站长吴荣金介绍,南谯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有机肥利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应用,2016年与2015年相比,化肥使用量减少338吨,亩均减少化肥投入0.6公斤,累计节肥483吨。 “今年,力争全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2%,肥料利用率达到37%。 ”省土肥总站站长程说。

  4月21日下午,省农委组织向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捐赠复混肥、配方肥。令人有些不解的是,捐赠品中还有100余本《安徽省主要农作物施肥分区图册》。“这是因为土质不同,对施肥的要求就不同,要组织开展取土化验、肥料试验示范,提升科学施肥水平。 ”程介绍说。 4月25日,省土肥总站在桥区召开现场会,观摩肥料试验示范,推动实施化肥“零增长”。

  “增施有机肥,技术上有讲究。 ”在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村,程一边指导茶农余述平,一边对记者说,有机肥常带有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应经堆沤发酵后施用,同时要适量施用。程介绍,今年我省将在金寨县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示范推广“有机肥+配方肥”“茶(菜)―沼―畜”“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模式,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

  “稻虾共养,每亩综合收入有3000元到4000元。 ”

  立足区域和资源优势,抓住春播时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4月21日,记者赶到南谯区乌衣镇汪郢村养虾大户刘广雨的基地时,他正和爱人在稻田里投放虾苗。

  “一共流转了300亩田,采取稻虾连作模式。现在有200亩龙虾已开捕一个月了,100亩刚投放虾苗。再过个把月所有虾捕完,就要把水放干、旋田,再放水栽秧。 ”刘广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投放100斤虾苗,加上饲料和人工费用,成本近3000元。每亩龙虾能卖5000多元钱,纯利润有2000多元。

  记者看到,这300亩田里还养有鹅、黄鳝、泥鳅、鲫鱼等,田埂空地上栽满了各种蔬菜。如今,刘广雨和爱人带着两岁多的小女儿吃住在田头,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现代农庄的美好画卷。

  春耕生产中,各地立足区域和资源优势,抓住春播时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目前,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新增5万亩,预计全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可达到80万亩。 ”省农委种植业局副局长王林介绍。

  在裕安区丁集镇的华祖村,潺潺流水清澈见底,片片良田环绕在郁郁的树林之中,颇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气氛。早上7点刚过,空气中还有一丝凉意,华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国敏已经结束了一天的买卖。 “今天龙虾卖了5000多元,五月后高峰期产量还能提高呢。 ”张国敏收起长长的虾笼,与记者聊了起来。

  张国敏从事稻田养虾已有6年,说起稻虾共养的好处,他头头是道:稻田里的水生植物体系能给龙虾提供充足的食物,龙虾的粪便是上好的有机肥料。稻田养虾之后,水稻田节约肥料三分之二,“稻虾共养,每亩综合收入3000元到4000元。 ”

  尽管收益高,但裕安区却只有1万多亩的共养稻田。裕安区水稻研究所所长刘礼明介绍,主要是稻虾共养技术上还有不少难点。 “水稻的插秧期正好和龙虾生产的最高峰期相重叠了,插秧时期必须降低稻田的水位,这会浪费大量的龙虾虾苗。 ”刘礼明介绍,目前正组织试验深水保苗、稻田分批插秧等多种模式。

  在刘礼明看来,稻虾共养还要想方设法增加水稻产品的附加值。以张国敏为例,尽管稻田完全达到了有机产品的标准,但他并没有申请有机认证,也没有打造稻米品牌。 “下一步要引导像张国敏这样的大户申请有机食品认证,把稻田共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

  • 上一篇:以农富农 合作社教农民玩电商
  • 下一篇:去年安徽农民收入增长8.3% 增幅高于城镇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