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据大江晚报报道, 坐在修缮一新的砖瓦房大门前,感受着习习微风,方士秀用右手仅存的两根残缺手指,熟练地夹着木勺将篮子里最后一个鸭蛋放入混着黄泥和盐水的塑料桶中,滚上满满一层黄泥,“放在太阳下晒晒,再等个把月,这批咸鸭蛋就算是做好了。”方士秀起身后没有闲着,他还得到屋前的鸡棚去给小鸡们喂食,再去江滩边的林场看看放养的鸭子。用他的话来说,这几年活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忙,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了。
他是“好人”也是“穷人”
52岁的方士秀是南陵县弋江镇新光村人,年幼时的一场意外,让他左臂截肢、右手仅存两根残缺不全的手指,脸上也落下了深浅不一的疤痕。而就是这样一位肢体残疾一级的残疾人,在2015年6月却凭着勇气和良好的水性,在汹涌的青弋江中救了一位放牛的老人,从而在2016年3月被评为见义勇为“中国好人”。
相比“中国好人”这项荣誉头衔,村民们对方士秀常年以来的印象就只有一个字:穷!穷根在哪?因为他父母早逝且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家里留给他的唯一财产是一间年久失修、缺砖少瓦的破屋子。因为他双手残疾干活不便,田里收成达不到普通农户水平,出门打工屡屡被拒。为了生活,年轻时的方士秀只能经常在河里捉捉小鱼、或者帮同村种植大户养鸡养鸭来维持生计。家里的破瓦房没法居住,他只能在河滩边支上一个窝棚。“刨去开支,一年的纯收入也就千把块钱吧,日子是挺苦的,也想过自己搞养殖,但一没技术,二没资金,三没场地。”方士秀说,种种条件制约下,他仍然只能紧巴巴地过日子。
扶贫措施给力好人终摘穷帽子
脱贫的机会在2014年终于来了。当年,村“两委”为方士秀申报了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并为他申报了低保和残疾人补助,解决了每月的生活来源问题。“输血”仅能解一时之困,鉴于方士秀有着强烈的脱贫愿望,为了让他能自主“造血”脱贫,村干部又与他的几个哥哥协商,共同筹了一笔启动资金用于他开展养殖。没有养殖场地,村“两委”将村中一处集体所有的林场划给方士秀免费使用;养殖技术不过关,村里为他联系了养殖大户、农技专家前来教学。在经历了近两年时间的摸索和发展后,方士秀的鸡鸭养殖规模达到了数百只,收入也逐年递增。
最让方士秀高兴的是2016年2月,新光村启动了危房改造工程,并将他那间破损的老屋给翻新重建。记者在方士秀的新屋内看到,60平方米的小屋被方士秀整理得清清爽爽,这里通上了自来水,热水器、冰箱等生活电器基本齐全。“这么多年了,终于有个像样的家了。”方士秀看着自家的新屋,脸上充满着笑意。
脱贫不脱政策致富路上有底气
新光村党总支书记查全锁告诉记者,根据方士秀的收入情况,在去年他已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享受不到相关扶贫政策了?
“政策还在享受,心里有底着呢!”方士秀一席话解开了记者的疑惑,就在昨天,他刚刚领到了由南陵县农商行下发的5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准备用于购买饲料、鸡鸭苗来大干一场。他的鸡鸭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2000余只,村里刚刚为他申报了特色种养的相关扶贫补贴,“等审批下来,每只能够补贴10块钱呢,一年可以多个2万元的收入,该享受的政策一个也没少。”
查全锁说,方士秀的脱贫之路,是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和他自身努力共同结出的致富果实,方士秀的救人事迹和脱贫故事,也成为该村的一股“正能量”。谈到将来,方士秀更是信心满满,“等到养殖规模再做大,我要主动向村里把低保给取消掉,国家给我的好处太多了,应该把保障留给更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