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讯、托卡马克、“佳佳”机器人、科大讯飞语音产品、超薄显示玻璃等众多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先进技术产品,将亮相第十届中部博览会。
创新是合肥这座城市最深厚的底色、最形象的代言,也是最突出的优势。尤其是今年,合肥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肩负着“国家使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
如今,合肥这块“养人”的地方,已成为一片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丛林”。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的科技创新舞台上,合肥都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抢眼”角色。
一批世界领先水平技术产品将亮相
量子通讯这一当今世界最安全的通讯技术,有着深深的“合肥烙印”。去年8月16日,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就是由来自合肥的科研团队提供科研技术支持的。
日前,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教授潘建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量子通讯最新的建设情况。他表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完成由我国独立开展的全部科学实验后,将适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探索通过卫星中转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同时,潘建伟介绍,在国家发改委支持下建设的远距离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已于2016年12月全线贯通,正在进行正式开通并交付使用前的最后测试。2017年2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星的天地链路已接通,这标志着世界首个天地一体、具备覆盖我国全境能力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已具雏形。
除了量子通讯外,有着“小太阳”之称的托卡马克、“最聪明机器人”的佳佳,以及科大讯飞语音产品、超薄显示玻璃等众多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先进技术产品,也将亮相第十届中部博览会,让八方来宾感受合肥科技的魅力。
更多世界级科技成果将是“合肥造”
在合肥的科技创新征程中,2017年2月27日,势必成为合肥科技创新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日子。
这一天,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正式启动。继上海之后,合肥是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这个“国字号”创新体系基础平台上,合肥不仅仅是科技创新的参与者,更肩负着“国家使命”,参与全球竞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成为代表国家水平的策源地,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产生一批世界级的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巨大提升,驱动我国从全球科技竞争“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重点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建设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含中科大高新园区)、核聚变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集成创新平台、离子医学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合肥大基因中心等七大平台,打造高度集聚、世界先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形成国际领先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研集中实验区。
“养人”合肥成人才“高地”
合肥是“养人”的地方,是创新的天地。在这一片科技成果成长的沃土上,汇集着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
通过一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近年来合肥已成为人才“高地”。2009年第四届中博会在合肥举行时,合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59所高校和一大批科研院所,有48万在校大学生和38万科技人员。弹指一挥间,当八年后中博会再次来到合肥时,合肥的科研人员增长迅速。
截至2016年,全市新建院士工作站8家、总数达33家,博士后工作站75家,集聚“两院”院士达86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25人、省“百人计划”专家80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0.8万人、各类人才总数142.7万人,实现了产业发展与高层次人才的良性互动。
对于人才,合肥政府一直是“服务员”态度,为人才提供“保姆式”的服务,除了出台优惠政策解决创新创业者资金上的瓶颈,更是在生活上为他们提供各种保障,让人才在合肥生活工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