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就餐童谣进班级。
加入动作表演的童谣更有魅力。
自己编写的童谣更受孩子们喜爱。
中安在线讯 据江淮晨报报道,孩子行为习惯不文明怎么办?孩子浪费粮食不节约怎么办?怎样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怎样提高孩子的反欺凌意识?在合肥市胜利路小学,好玩有趣又有意义的绿色童谣成为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新途径”,传唱朗朗上口的自编童谣也成了全体学生追求的“新风尚”。近年来,胜利路小学的师生们编写了近千首童谣,内容涉及禁燃放、文明礼仪、文明就餐和反欺凌等各个方面。如今,《礼仪童谣读本》已经成为校本教材全校推广,而以班级为集体的主题童谣创作作品也被集结成册,孩子们拿着录有自己作品的童谣书籍,爱不释手。
空气姐姐生气啦
“噼噼啪,噼噼啪,烟花爆竹齐欢笑;呜呜哇,呜呜哇,空气姐姐生气啦!为何事?我问她,她道污染太重啦!禁烟花,我能行,保护环节我当先。”这首《禁烟花》是胜利路小学四(3)班葛倩奕同学寒假期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的。
“唱起来特别的生动。”“拟人的手法用得非常的好。”这首在校园里传唱度很高的童谣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去年放寒假前,我们布置了一个特色寒假作业,希望孩子们能就禁燃放编写一首童谣。”四(3)班班主任王阳说,虽然孩子们在学校有唱过童谣,但是自己编写童谣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还是第一次,王阳在班级的QQ群里做了简单的要求说明,并希望家长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合作,“一方面是想他们有亲子的互动,还有一方面也达到了禁燃放的宣传。”
新学期一开学,班级的45个孩子交上了45首童谣。通过老师们的修改评比,从45首童谣里挑选出了3首进行全校传唱。“烟花爆竹好不好?环卫工人都知道。满街都是纸垃圾,什么时候能扫了?烟花爆竹好不好?小朋友们都知道。放的时候挺热闹,一到晚上睡不着。烟花爆竹好不好?消防队员都知道。火灾来了真危险,忙完这儿那又到……”今年3、4月份,每次晨会,全校的学生都在学习这首朗朗上口的童谣。这是四(3)班郝姿寒同学的《烟花爆竹好不好》,王阳说,这首童谣编写的很惊艳,通过一系列提问形式,探讨了过年放烟花爆竹到底好不好的这个问题,孩子们能从这首童谣中得到更深的认识。
校本教材诵文明
“行走马路别乱跑,排队有序不打闹,心中牢记右边靠……”这首童谣唱的是交通安全;“图书馆里要听话,好好看书不说话,爱惜书本不乱画,做个文明好娃娃……”这首童谣唱的是图书馆里的礼仪;“风景秀丽想拍照,游客众多地方小。挡人镜头抢场地,这般行为可不好。请人避让要客气,说声谢谢表礼貌……”这首童谣唱的是旅行中的礼仪。
在胜利路小学,由语文教研组编写的《礼仪童谣读本》是人手一册,六十多首童谣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礼仪教育,内容涵盖了上学放学礼仪、体育运动礼仪、校内外集会礼仪、起床礼仪、卫生习惯礼仪、社区生活礼仪、购物礼仪等17个方面。
“读本上的童谣绝大部分都是由学生编写的,一小部分是老师编写的。”胜利路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陆勤华介绍说,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去年10月份胜利路小学开始全校征集礼仪童谣,1-6年级的孩子几乎每个人都参加了。陆勤华说,各班的语文老师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了初次修改,最终教研组在每个主题下挑选了3-4篇进行了精心修改,并编辑成册,最终成为校本教材。
“每一篇主题下都有配图和插画,一些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照片,一些是孩子们自己配的主题绘画,所以孩子们看的特别的亲切。”陆勤华说,为了方便孩子们理解,老师们还在主题下方列出了行动指南,简洁明了地指出了孩子们应该遵守的文明礼仪。“学校会在晨会时间进行吟唱,班级也会有固定时间进行学习传唱。此外,学校二年级每周还有一节童谣课。”陆勤华说,自己的作品能被录入校本教材还能全校传唱,孩子们对童谣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们在反复的思考和琢磨中也提高了写作水平。“孩子就像小树,文明礼仪童谣就像一双小手,在适当的时候扶一扶,小树就会长得更直更健康。”
文明就餐不浪费
看着同学碗里还剩几口米饭没吃完,几个已经“光盘”的同座眉头一皱,随口齐声唱出了两句童谣:“小小米粒血汗换,懂得珍惜好榜样!”虽然吃不下了,但是没吃完的孩子还是把剩下的米饭扒拉到了嘴巴里。每天中午,胜利路小学学生留校午餐时,这样的画面经常能见到。
正式就餐前会吟唱一首文明就餐童谣,“你别说,效果还真的很不错。”三(3)班班主任李素侠老师深有感触,“学校有近两百孩子中午在校就餐,以前经常会有孩子把吃不掉的饭菜倒掉,还有孩子挑食不吃蔬菜,还有吃饭期间打闹的行为,但是文明就餐童谣普及之后,这些不文明行为真的少了很多,也许一开始是唱着文明就餐的童谣,孩子们不好意思有不文明行为,但最后文明就餐成为了一种习惯,他们也都能自我约束了。”
“今年年初,学校以文明就餐为主题,在我们班级征集童谣,一共收到了57首投稿,学校选取了4首进行全校传唱,同时还给我们班编写《文明就餐童谣》书本。”李素侠说,在编写童谣之初,每个孩子都会认真地收集整理资料,编写童谣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过程。
李素侠老师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名叫星星(化名),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但是在文明就餐童谣编写过程中,星星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和妈妈一起编写的童谣被评为优秀作品在全校传唱。“米饭菜肴外加汤,一顿不吃饿得慌,大米小米喷喷香,农民伯伯种的粮,我与粮食最亲密,来的十分不容易,春天种苗又插秧,夏天还需地里忙,我们吃饭要注意,不能浪费小米粒。”每当听到同学们唱出自己编写的童谣,星星总是激动得手舞足蹈。李素侠说,“可以说童谣激励了他,让他变得自信了许多。也是因为这首童谣,他现在还爱上了做饭。”
边唱边演反欺凌
今年4月份,胜利路小学的童谣又迎来了新主题,反欺凌童谣的征集在全校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仅是孩子,包括老师和家长都非常的关注,我们一共收到了500多首反欺凌主题的童谣。”胜利路小学校长黄祖荣告诉笔者,为了帮助孩子们传唱,老师还和孩子们将一些优秀作品设计成了“童谣剧”,在表演时加入了动作舞蹈设计,公演后反响很热烈。
“平时看到的校园欺凌新闻也比较多,孩子们对反欺凌似乎有很多话想说,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对校园欺凌有着自己深入的理解,他们认为语言暴力也是一种欺凌行为。”王阳说,与禁燃放童谣不同,这次反欺凌童谣孩子们大多亲力亲为,他们班有个孩子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写出了一篇佳作,有的孩子甚至一次写了四篇。
“以前我们也会教反欺凌的童谣,大多是我们老师自己从网上找到的一些自认为很优秀的作品,但孩子们的反应一般,传播范围并不是很广泛。”作为学校二年级童谣课的任课老师,李素侠说,自从学校有了自编童谣,孩子们学习的劲头变足了,可能是自编的童谣特别的接地气,特别符合孩子们的表达方式,教育效果也更好了。
以前每逢传统节假日,胜利路小学就会有老师和孩子自发编写童谣,但近两年来,文明礼仪主题性的童谣越来越多,孩子们从中吸收了更多的“正能量”。几年的润物无声,如今,编写传唱童谣已经成为胜利路小学孩子们追求的“新时尚”,在这些反复吟唱的童谣里,相信他们的心灵也会得到更多的滋润。
(陈建汪红霞/文庄道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