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报道 孟夏五月,万物并秀。 5月10日这一天省城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对于合肥市原灯泡厂广大职工来说,这一天更是个喜庆的日子。他们早早地来到抽签分房的地方,等待领取新房钥匙。据了解,合肥市原灯泡厂棚户区改造项目为安徽省民生工程项目,随着项目的顺利完成,460多户安置户回迁安置至星光苑小区。告别昔日的破旧平房和筒子楼,安置户们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分房现场]
要把好消息告诉天堂的父亲
当天一大早,位于望江东路的珠光雅苑二期广场上“门庭若市”,回迁安置房抽签分房正在这里进行。安置户在签到处排起长龙,等待抽签选出自己的新房。现场秩序井然,有安置户代表进行监督,公证处公证员为抽签过程进行公证。
安置户们根据先前登记的抽签资格证号依次抽取顺序号,再根据顺序号抽取房号。当天上午最先进行的是55平方米的小户型分房。
刘平是第一个抽取顺序号的安置户,他的父母都是原灯泡厂的职工,一想到马上能入住新房,刘平非常激动,“父亲多年前已离开人世,他要是看到这么好的新房肯定会开心,可惜老人没能等到这个时刻。父亲当时知道房子要拆迁的时候就已经很开心了。”刘平说,等拿到新房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去父亲的墓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天堂的父亲。
刘咸福是原灯泡厂党委书记,一提到可以住进如此“高档”小区,他想代表所有的安置职工向党和政府表示感谢,“盼了好几年,终于告别了破旧的老房子住上现代化楼房了。这小区名字‘星光’,真是应和了咱们心中对新房的期盼啊!”
[感动时刻]
老夫妻住新房感慨环境真好
今年69岁的张世豪从1975年开始就在原灯泡厂工作,他和老伴也是那个时候相识、相爱,终成眷属。“那时候她是我的徒弟,我带着她在车间干活,久而久之相互爱慕,走到了一起。后来我们就有了宿舍,一直住在里面。”张世豪说,以前的房子年久失修,环境很差,每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屋子里面光线不好,到处长霉。
除了下雨漏水外,给张世豪印象最深的是,晚上宿舍区一片漆黑,配套设施非常简陋,因此,大家都急切盼望着拆迁住进新房。“盼了这么多年,今天我和老伴终于能住进新房,房子还在建的时候我们就来看过几次,一直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张世豪和老伴自从结婚后感情一直很好,当天他和老伴携手走过铺设在星光苑小区门口的地毯,一起走进属于他们的108平方米的新房。
看着窗外的景色和车水马龙的柏油马路,老伴对新房也是赞不绝口,“楼房采光好,小区内的绿化多,设施齐全,没想到我们老两口可以在这么好的房子里安度晚年。”
[“灯泡”熄灭]
灯泡厂完成30多年历史使命
据了解,原合肥灯泡厂生活区内房屋为上世纪80年代以前建造的平房和筒子楼。房屋破旧,拥挤不堪,安全系数普遍较低,住宅区内配套设施严重老化,环境脏乱差。
回迁安置的星光苑小区,环境截然不同:高楼幢幢,随处可见绿意和美景,配套设施齐全,5栋“颜值”颇高的住宅,让安置户们连声称赞。该项目位于望江东路与青年路交口东北角,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23.35亩,总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包括1栋20层、1栋22层、1栋23层和2栋33层住宅及配套商业,可提供安置房504套,为1400人圆梦安居。
“棚户区改造是体现以人为本、惠及民众的重大民生工程,我们更要用心把群众的新家建好。”望湖街道党工委委员、大建办主任张红兵称,合肥灯泡总厂的前身是于1956年由上海电珠厂支援内地迁至合肥成立的合肥电珠电池厂,1961年南迁成立了合肥灯泡厂,1984年重组成立了合肥灯泡总厂。 1997年3月合肥市政府牵头该厂被安徽一民营企业以2955.65万元的资产作价整体收购,从此,灯泡厂的历史划上了句号。在三十多年的岁月中,几代灯泡厂工人为社会,为人民的日常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星光”璀璨]
“老城复兴”1400多人住新房
时过境迁,被收购后的原厂地由某集团进行开发,但开发商只开发原工厂区的土地,丢下了家属区,由于居住环境和条件太差,小区居民要求改造的愿望较为迫切。
在合肥市委市政府、包河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2012年,原合肥灯泡厂生活区改造项目被列为安徽省民生工程项目后启动拆迁工作,包河区住建局和望湖街道成立了原合肥灯泡厂生活区改造项目建设征收指挥部。
通过认真调查摸底,发放拆迁通知书、张贴公告、召开居民会议等方式,得知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街道还成立了19位居民代表组成的居民自治小组,负责对征迁的全过程监督。
2013年,改造项目征迁工作顺利收尾,400多户全部完成搬迁。 2014年5月8日上午,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点――星光苑小区正式开工建设。时隔4年后的5月10日,搬迁在外的原灯泡厂1400多名住户满怀欣喜抽签选房,入住新房。
该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包河区“老城复兴”战略的跨越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