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据皖江在线报道, 在含山县铜闸镇庆广行政村朱湾村,提到吕修龙,那可是曾经出了名的贫困户。如今,他却成为全村乃至全镇出了名的“养鹅大户”,不仅靠养鹅跳出了“苦海”,更通过扩大养殖规模,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从一贫如洗的贫困户,到远近闻名的“鹅司令”,满打满算,两年不到;今年“摘穷帽”,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老吕脱贫步子如此之快,奥秘何在?动力何来?
“通过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让贫困户实现早富快富、长富久富。”铜闸镇党委书记洪一玉一语道破“天机”。
“为了孩子,也要把贫穷的帽子摘掉”
5月2日近午时分,循着阵阵鹅鸣声,记者在位于朱湾村村口处的合芜高速一处涵洞里,见到了正在唤鹅吃食的吕修龙。今年54岁的老吕,手握竹竿四处奔跑,熟练地将鹅群聚拢到一起,“4月初刚买的鹅苗,现在还小,不能散养,必须小心照料!”
老吕养鹅,贫穷所迫。十几年前,老吕开始试着养鹅。没钱,就四处借;没技术,就跟人学;没销路,就扛着扁担走街串巷挑着卖。由于技术不过关,老吕养鹅常常“蚀本”。最心痛的一次,因为疫病,500只鹅只剩下二三十只,“几千块钱啊,就这么打了水漂。”
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肯干、不服输的吕修龙,无奈一次次倒在了脱贫的“门槛”前。家里债台高筑不说,患有精神残疾的老婆也弃他而去。老吕只得一面种地,一面独自拉扯着年幼的儿子。对此,村干部一直在尽力帮扶,帮助享受了低保,落实了教育扶贫政策,使老吕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要真正脱贫,必须彻底拔掉‘穷根’。”庆广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俞迪俊说。
“穷根”从底拔,必须要“造血”。2016年,含山县出台《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庆广行政村妇女主任孙泽梅在了解政策后,第一时间来到吕修龙家。“你可想养鹅?”“我想养,但没钱。”“我们会全力支持你!”……
临了,老吕告诉她,为了孩子,也要把贫穷的帽子摘掉!
“鹅在哪,老吕就在哪”
去年6月,老吕一口气进了1000只鹅苗,打算靠着好政策,一鼓作气脱贫!
有邻居好心劝过他,“一下养这么多,要不少本钱。万一养不好,可就难办了。”老吕底气十足地说:“肯定能养好!”
以前的“摸爬滚打”,虽然亏了本,但把养鹅的技术学到了手,防疫方法、温度控制、养殖技术……他更是摸索出了一整套的“养鹅经”。
更关键的,是信心。镇上村里全力支持,3000元产业扶持资金也领到了手。
养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正当老吕准备“大展拳脚”之时,不料,先期投入的资金逐渐“见了底”。“1000只鹅,每天饲料钱就要四五百元。”对此,含山农商行农业贷款部客户经理晏道平帮他申请小额贷款,“行里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两天之内便将2万元扶贫贷款送到老吕家,这也是全县发放的首笔产业扶贫小额贷款。”
村里俞书记也自掏腰包,借了两千元给他买饲料。“正是他们的帮助,使我渡过了一道道难关。”老吕感慨地说。
资金难题暂时解决了。为了养好鹅,老吕整宿整宿睡在鹅棚里守着小鹅,每晚还要起来两三趟查看鹅棚温度、湿度。鹅长大后,老吕便四处放养,树林里、大河边,处处都留下了他勤劳的身影。用孙泽梅的话说,“鹅在哪,老吕就在哪。”
“多亏大家帮忙,1000只鹅年前全卖完了”
去年冬天,看着一只只昂着头、嘎嘎叫的大白鹅,老吕既欣慰又惆怅。喜的是,半年多的辛苦没白费;愁的是,赶在春节前把这么多鹅卖完,并非易事。也有鹅贩上门来收,但价格太贱。
产业发展打通“销路”,产业扶贫才有“出路”!
“那段时间,大家都绞尽脑汁帮老吕出主意。”俞迪俊回忆道。孙泽梅打印了上百份广告单,在周边村镇发放;俞迪俊和晏道平则通过微信发布信息。
大家的努力,很快有了回报。铜闸镇利用工会福利资金采购了160只鹅;市农委得知消息后,一次性采购了一百多只;老吕很多在外地的同学特意开车从上海、杭州回来买鹅……
“多亏了大家帮忙,1000只鹅赶在今年春节前全部卖完了。外债还清了,还余了些钱,这个年过得那叫一个踏实……”说着说着,憨厚朴实的老吕,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今年摘‘穷帽’,未来奔小康”
今年,老吕在村里多了个称呼――“吕老板”。
村民过长所主动跑来,提出合伙搞养殖,“老吕肯干,又有技术,跟着他,准没错!”
“想跟我养鹅的,可不止你一个哩!”老吕接过话茬。
两人一合计,各出一半钱,从外地买回2000只鹅苗。“仨月后,等鹅长大了,就把它们卖出去!”有着去年成功养殖经验的老吕,话语中透着自信。
这还只是开始。等这批鹅卖了,他打算再买1000只鹅苗,一直养到过年再卖。“今年靠养鹅,一定摘‘穷帽’!”
计划很有“雄心”,而更多的“好运”,也接踵而至。
“今年产业扶贫小额贷款标准提高到5万元。只要老吕有需求,可随时放款!”晏道平说。
“村里帮老吕划定了养殖范围,把牛屯河圩埂两侧作为养殖点。以后,老吕养鹅不用再四处跑了。”俞迪俊表示。……件件精准的举措,让老吕的目光更为坚定,“只要干得动,我就会一直养下去,脱贫、致富,未来还要奔小康!”
-手记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必须靠勤劳。
为摘掉贫穷的帽子,老吕凭着不服输的犟劲,起早贪黑,苦干实干,硬是把鹅养出了名堂。
老吕养鹅“翻了身”,勤劳的同时,更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精准帮扶。事实证明,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只能解一时之困;只有为贫困户安排合适的脱贫产业,精准施策和帮扶,恢复“造血功能”,才能彻底断掉“穷根”,实现稳定持久脱贫。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只要广大干部和贫困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两根“线”拧成一股同心合力的扶贫“绳”,撸起袖子合力干,就没有迈不过的沟坎,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