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绿色+创新"助推合肥屹立于长江经济带之上

时间:2018-05-15

记者团一行走进中国声谷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合肥一直以来的闪亮名片,这也意味着绿色生态建设和科技创新发展一直是合肥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发展重点。5月14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安徽段集中采访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合肥,探寻这座绿色创新之都,是如何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双节点”城市,屹立于美丽的长江经济带之上。

航拍官亭临海

官亭林海:绘就合肥绿色生态新画卷

“沙盘里面,就是我们一个六万亩的生态园。这里可以说是一个农业综合体,有苗木花卉、有农业农场……当你走进走进林海这座天然氧吧,亲近名贵苗木,听花开的声音,赏嫩芽吐翠,闻紫薇花的芬芳,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官亭林海的展示大厅里,该镇党委书记卫涌波自豪地说。

作为安徽首个国家生态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官亭林海已成为合肥市郊最大的人造观赏林和天然氧吧。该园拥有各类精品苗木近百种,栖息国家各类保护动物40多种。景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四季鲜花盛开。

谈起官亭林海的发展思路,卫涌波说,官亭林海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区域,该区域以前生产水稻,产业单一,受环境因素制约,群众增收困难。为加快官亭镇产业转型,当地政府决定按照“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游则游”的产业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探索走出一条江淮分水岭地区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农民致富增收的良性循环道路,实现多赢的效益。

据悉,2009年以来,全镇规模流转土地13.5万亩,并逐渐发展形成以精品苗木为主导的新的现代农业布局。2010年以来,地方政府转变招商理念,积极搭建农业招商平台,通过内引外联,先后引进安徽滕头、广东岭南、安徽万利、安徽艺林、浙江丹桂、安徽绿芝坊等30多家全国知名苗木公司,累计引进社会资本逾百亿元,精品苗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全镇成片造林绿化总面积1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更多人享受了绿色产业和生态成果。截至目前,官亭林海发展规模10万多亩,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而官亭林海周边的群众人均年收入突破20000元。初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优化了生态,美化了环境,而且调优了现代产业结构,带动了地方群众增收致富。

官亭林海的成功发展正是合肥不断致力于打造生态之城的生动缩影。据了解,目前,合肥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3%、绿化覆盖率达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7.4%。合肥是首批3个“国家园林城市”之一,2014年9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多次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声谷打造智能语音产业高地

“我们公司生产的鼠标可谓颠覆了你对普通鼠标的认知。”合肥咪鼠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汪峰给记者现场演示咪鼠鼠标的强大功能――除了拥有一般鼠标的功能外,只要对着鼠标说话,鼠标便可以按照语音指令操控电脑:打开网页、用语音在Word中输入文字、语音翻译等功能都不在话下。

汪峰告诉记者,咪鼠科技于2015年入驻中国声谷,是合肥高新集团和科大讯飞战略投资的一家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专注于智能人机交互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用两年时间将创业想法变成智能产品,销售了10万只智能语音鼠标,并获得多轮融资,实现企业造血。”汪峰说,从技术开放、资金支持到产品市场推广,中国声谷让企业可以获取发展所需的各项资源支持。

据悉,中国声谷是中国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近期规划用地1583亩,总体规划用地6000亩。基地依托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等雄厚的科教资源和科大讯飞等领先的语音核心技术与应用,以语音语义、机器视觉、生物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为支撑,以智能芯片为基础,以智能硬件和应用服务为主要内容,在“智能终端、互联网(智慧)+、大数据、智慧城市、虚拟现实、信息安全”等主导产业重点布局,预计未来集聚企业一千家以上,形成从芯片、技术、平台到产业和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努力把人工智能产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声谷”。

截至目前,中国声谷聚集企业200余家,培育和引进了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国盾量子、联发科技、北京君正、航天信息、深圳协创、荷兰恩智浦等行业龙头企业,2017年实现产值510亿元,获批成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创新,是合肥的DNA。中国声谷、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越来越多的重量级科技创新平台在合肥这片美丽的科教之城上落地生根。

作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的合肥,拥有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等3个大科学装置,中国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60所,有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13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66户,院士工作站47个,集聚“两院”院士达108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74人,各类科技人员达到70多万。(记者 汪乔 朱 许梦宇 郑强强)

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

  • 上一篇:【美丽中国长江行】 “全国文明村”仙桥村的好风光
  • 下一篇:【美丽中国长江行】“美丽中国长江行”走进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