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乡风文明看安徽】六安:红色热土绽放文明之花

时间:2018-05-17

中安在线、安徽文明网、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让农村地区共享发展成果是推进文明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六安立足发展特色,依托旅游发展乡村经济,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设立农民文化乐园,补齐发展短板,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南楼村农民公园一角

乡村发展

不但要富,还要美;不但生活好,还要村风正

“美好乡村杯”篮球比赛、好家风评选、书画教育活动、棋牌比赛、六一儿童文艺晚会、文明礼仪讲座……现在,六安裕安区南楼村村民在农忙之余有了更多的文化选择,这一切,都要从“农民文化乐园”的建成说起。

南楼村位于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东大门,环拥淠河总干渠,交通便捷,区位优越。2013年5月以来,安徽省在首批20个行政村启动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就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功能定位、建设形式、资金投入和运行管理标准化均等化方面先行探路,而作为首批试点之一,南楼农民文化乐园在建园的过程中立足村庄实际,以“留住乡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打造亮点”为要求将乐园建成农民满意的民生工程。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在增加。‘农民文化乐园’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扎实可靠的平台。”党总支书记张家亮表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南楼村农民文化乐园建成后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最常去的地方,图书阅览室、电脑室、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展览展示厅、公共服务中心、大礼堂、露天舞台、文体广场等设施为农民打造了一个“专属”的“文化乐土”。

精神文化生活追求日益高涨的南楼村,美好乡村建设的步伐迈的更加有力。张家亮介绍,近几年来,村委以宜居宜业、方便群众为原则,加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着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推进村卫生环境整治,特别是通过对宅基地复耕土地整理,中心村形成了道路、渠系配套成网、农田成方、稻浪迎风的美好景象。“南楼村不但要富,还要美;南楼人不但要生活好,还要村风正,我们正力争把南楼建成‘城市社区’,打造裕安名片,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在村民鲍大爷看来,文化乐园不仅是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契机,“以前农闲时没事就在家打打牌、看看电视,乐园建成之后,村民们都被吸引到这里来了,看看书、上上网,了解一些最新的农业知识,村民素质上去了,邻里之间矛盾也少了。村民与干部之间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村容村貌好了,村民富了之后更快乐,我认为这就是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的意义。”

毛坦厂镇一隅

校镇互助

高考梦工厂不仅有名,还有文化。

皖西大裂谷、大别山石窟、大别山风情谷、东石笋……六安市区向南,九十里山水画廊串珠成链。这条线路上,一座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拥有优越人居环境的小镇――毛坦厂镇镶嵌其中,这里曾因高考“梦工厂”毛坦厂中学而蜚声国内外。

近年来,毛坦厂镇创新发展思路,立足校镇一体化,不断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开发出一条特色路径,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安徽省书香之乡”“全省首届文明乡镇”、“全省最佳旅游乡镇”、“全省森林城镇”。2017年9月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毛坦厂镇以教育小镇顺利入选,这也是其在“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后再一次成功进入国家级名录。

“围绕毛坦厂中学2万多师生衍生的教育服务产业,毛坦厂镇全镇成立出租房屋管理中心,推行房屋租赁备案制度,每年集中2个月时间对18000余出租房屋进行安全排查,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秩序。”毛坦厂镇副镇长杨化俊介绍,近年来,小镇立足“教育立镇、旅游兴镇”工作思路,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动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及教育辅导等快速健康发展,延续教育产业链,提升教育小镇文化教育内涵。

“很多游客慕‘毛中’之名而来,因此,我们的许多工作是围绕学校做好服务教育发展,同时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发展规划和师风师德教育进行管理协调,逐步完善毛中周边和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更好地促进镇校一体化发展。”杨化俊介绍,随着群众对于服务教育发展的认同意识和自觉意识的增强,教育产业的发展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租房、商贸、服装加工等发展迅速,“随着毛坦厂中学健康稳步发展,现在的毛坦厂正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集镇建成区由3.5平方公里拓展到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到6万人,城镇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绿化、亮化、清洁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也不断得到优化。”

杨化俊表示,未来,毛坦厂镇将立足本镇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始终坚持镇校一体化思路,以建设生态旅游强镇为目标,“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延伸,实现校镇良性互助发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新井村留守儿童之家里,电脑、电话等设备一应俱全。

儿童之家

“让每个孩子监护到人、关爱到心。”

作为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的成长一直牵动着全社会的心。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六安市经开区新井村联合当地妇联,整合资源,打造了包括计算机、书柜、阅览桌凳、图书、体育器材等物资为主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织密”了一张关爱之网。

《留守儿童活动关爱制度》、《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制度》、《留守儿童活动室管理制度》……村妇女儿童活动室里,一系列管理规范被张贴在显眼之处,《留守儿童健康档案》、《留守儿童活动资料》、《留守儿童基本资料》等信息档案一应俱全。

村妇联负责人闫海燕介绍,实行管理规范上墙工作,目的是对留守儿童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村里最大的留守儿童刚上初中,最小的在上幼儿园,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缺少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完善了相关制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的关怀。”

闫海燕表示,留守儿童大多由家中老人照顾,而大多数老人属于文盲或半文盲,加上隔代监管,容易出现诸多问题,为了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新井村建立起“代理家长”定期议事制度,发起成立“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不仅定期召开代理家长、代理监护人会议,还组织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制度。

“9位‘爱心妈妈’都是我们妇联执委会成员,与孩子们进行‘一对一’联系,同时配齐电脑、电话以及相关图书,定期开展乐器、书法、棋艺等活动,为留守儿童与家长交流提供便利,力求让关爱保护网络覆盖到家、监护到人、关爱到心。”

与此同时,为了源头上控制留守儿童现象,新井村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狠抓特色产业培育建设,减少外出务工现象,让留住儿童家长能够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村主任金家兵介绍,新井村正不断丰富种植品种,“从原来单纯的水稻、小麦,转变为鲜花、葡萄种植,大棚西瓜与稻田养虾等多种形式的经济作物种植,鼓励村民发展水产养殖,休闲垂钓,进行产业扶贫,逐步从源头上降低了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下一步,新井村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指导,同时出台方案鼓励本村村民根据实际情况发展本地特色农家乐等,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记者 陈欣然)

  • 上一篇:2018安徽最强舞王广场舞大赛即将启动
  • 下一篇:以梦为马 马郢计划让留守儿童找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