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立德树人铸师魂

时间:2018-05-19

推进思政教育全覆盖,擦亮教师教育“金字招牌”

思政教育是安师大的特色教育。房玫、路丙辉等一个个理论深厚、以情感人的大学思政教师,从安师大三尺讲台走向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教师”。

创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式方法,课程更具时代性和思想性,学生有更多的理论获得感;培养更多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班主任,把知识传递和思想育人结合在一起;在校风学风上下功夫,打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平台……多年来,安徽师大坚持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挖掘各类课程育人资源,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推进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全覆盖。

近日,安徽省2018年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比赛决赛结果揭晓。安师大教师孙月婷和桂彬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分别夺得特等奖第一名和一等奖第一名。

今年刚刚30岁的孙月婷,在学生面前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令人仰慕的“理论家”,从时政、理论到专业课知识,几乎没有她不懂的,常会津津有味地拉着学生们讨论天下事、身边事,风趣中透露出深刻;另一个是可以促膝长谈的“知心姐姐”,学生有啥心事难事,找她就对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我省办学时间最长的高校,安师大充分发挥安徽高等教育“母体”和基础教育“母机”作用,努力擦亮教师教育这块“金字招牌”。学校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先后设立5个教育研究所和6个研究推广中心,着力打造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地。作为我省基础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的领跑者,安师大牵头成立了“安徽省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合作委员会”,推动教师教育区域合作和联盟化发展。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等平台也纷纷落户安师大。通过承担“国培”“省培”等项目,该校“十二五”以来累计培训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等各类人员10余万名。据统计,在我省中小学特级教师和基础教育管理骨干中,一半以上是该校毕业生。

打造特色学科专业群,推动内涵式发展

提到唐宋文学研究,安师大的余恕诚和刘学锴两位教授是众多研究者钦慕的“大家”;提到中国地方学三大“显学”之一的徽学研究,就不能不提安师大的“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提到地理学,该校的人文地理研究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这些特色学科,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卓越的舞台。近年来,安师大紧紧抓住优势研究领域,以特色育人,共做学校锦绣文章。

目前,安师大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在全省高校中持续保持龙头地位。学校以“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等重要合作为契机,着力推进新闻、法律等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形成一批特色的学科专业群。 按照“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要求,在长期积淀的基础上,安师大遴选了唐宋文学、徽学研究、稀土金属有机化学与材料等13个校级特色优势研究领域和25个院级特色优势研究领域,进行重点建设和长期培育。

推动教育资源沉下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日前,芜湖市鸠江区政府与安师大举行“三名工程”合作签字仪式,双方开展培育“鸠江名师”、培养“鸠江名校长”、建设“鸠江特色名校”项目合作。这是安师大近年来践行以高水平服务社会的一个侧影,学校先后与安徽省文化厅、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签订协议,提供智力支持。众多安师大师生,学以致用,走出校园,把论文写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

在安师大坐落的芜湖市,安师大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全省一流的教育资源,成为城市乐居的一张名片。为充分利用教师教育资源优势和附属学校的品牌优势,引领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安师大还于2011年成立了安徽师范大学教育集团,通过合作办学,把附属学校成熟的办学经验输送到六安、马鞍山等市。目前,该教育集团已是全省最大的公办教育集团,为我省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树起标杆。

安师大还立足安徽地域文化,深入开展地方文化研究与保护传承。去年夏天,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开班,开辟了我国非遗传承新路径。今年年初,该项目学员结业作品展在合肥市举行,来自全国的30位学员和部分教师的70余幅铁画作品,集中向社会汇报了此次合作的成果。 据统计,在该校获批立项的国家社科类基金项目中,50%以上的项目都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安徽地域文化发展为研究对象,该校在徽州家谱和文书、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安徽地方音乐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 上一篇:首期“皖服之声”安徽服务业发展主题沙龙在合肥举办
  • 下一篇:合肥突降大雨 200余人应急抢险队奔赴作战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