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报警装置全天候有效应答紧急呼救

时间:2018-06-13

中安在线讯 据江淮晨报报道,6月12日,合肥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今后,合肥市将不断提升电梯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紧急报警装置24小时有效应答;探索实施“物联网+维保”管理新模式。同时,鼓励支持各地和用人单位对优秀、急需紧缺的电梯行业技能人才,给予特殊津贴或奖补。

质量安全对重大电梯事故隐患形成治理清单

除了强化电梯设计和土建施工质量控制,合肥市还将强化电梯生产质量控制。《意见》要求,电梯制造单位应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极制定并采用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开展电梯品牌创建活动。电梯维保单位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电梯维保质量的管理,及时发现电梯故障,及时应急救援。

今后,在电梯使用单位发生变更时,双方应对电梯质量安全状况进行确认,完善交接手续。《意见》提出,电梯使用单位应按照“一梯一档”的要求,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还将开展电梯隐患排查治理,对重大事故隐患形成清单,并对治理任务实行交办制、台账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

应急救援报警装置24小时有效应答

电梯突然发生故障,人员被困的事情,并不少见。按照《意见》,今后,应急管理部门将加强指导,健全电梯应急救援系统。质监部门应加快完善“96366”电梯应急处置信息化服务平台,制定相关标准和工作制度,优化应急救援流程,把“96366”建设成保障群众乘梯安全的民生热线和服务群众的窗口。

此次《意见》要求,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24小时有效应答。同时,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将电梯应急救援纳入本地区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作为电梯应急救援二级响应单位,协调指挥电梯应急救援,探索运用电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能力。

诚信体系探索实施“物联网+维保”管理新模式

合肥市将推动电梯企业逐步开展标准自我声明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建立电梯生产、使用单位诚信评分与失信“黑名单”制度,优化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频次,从电梯招投标、企业分类监管、金融支持、政府奖补等方面建立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

在提升监管能力方面,合肥市将充分运用电梯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等新技术,加强相关数据的统计、汇总和分析,并将数据运用到电梯企业分类监管、行业诚信管理和电梯服务质量评定中。及时向社会公布电梯安全状况等信息,发挥社会监督和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

质监部门还将探索实施“物联网+维保”和“保险+服务”等电梯安全管理新模式,借助电梯物联网准确了解电梯的运行参数和风险状况,并依据其风险状况调整维保频次和维保内容,实现物联网线上检查维护和现场保养维护相结合的按需维保模式。

保障措施鼓励给技能人才特殊津贴或奖补

按照《意见》,今后,市政府将建市电梯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电梯安全问题。城乡建设、房产、规划、安监、质监等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电梯安全监管职责。

今后,合肥市政府将把电梯安全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为推进技能提升,鼓励支持各地和用人单位对优秀、急需紧缺的电梯行业技能人才实行特殊津贴或奖补政策。

(晨报首席记者方佳伟)

  • 上一篇:党建先行引领 铸就高新腾飞
  • 下一篇:要变“三无”电梯为“三有”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