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岳西:科技助力 蚕桑增收

时间:2018-07-28

7月25日中午,岳西县冶溪镇室外温度达到了摄氏38度左右,而联丰制丝有限公司的标准化养蚕大棚内却十分凉爽,只有摄氏28度左右。公司负责人吴金苗指着蚕座上密密麻麻的大蚕告诉记者,气温高不利于蚕的生长,大棚加装了负压风机和水帘,可以降低棚内温度,并增加空气湿度。

“以前岳西的蚕桑产业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农民家庭作坊式养蚕方法,一年只能养4批蚕,每亩效益只有6000元左右。 ”岳西县蚕桑局副局长刘军告诉记者,去年以来,省蚕桑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范涛带领省农科院技术服务团队,与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在全省率先开展以机械应用为主的规模化蚕桑种养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实施杂交桑高密度草本化栽培、小蚕工厂化、大蚕省力化、多批次养蚕布局等技术集成,推动传统蚕桑生产向生态、高效、规模、优质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刘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桑叶保证供应,这种工厂化养蚕方式一年可养蚕10批到12批,每亩效益可达1.2万元,较之前提高一倍左右。

不远处的标准化养蚕大棚桑园内,技师夏枝华正在用自动割桑机割桑叶。 “人工采桑叶一个小时顶多采三四百斤,割桑机一个小时能割1万斤桑叶,效率提高20多倍!”夏枝华兴奋地介绍。一旁的范涛研究员指着一米多高的桑树说,这是他们帮忙引进的草本桑,生长速度快,“每天能长两公分,一年能收5茬至6茬。 ”

种桑养蚕,桑叶吃完了,桑枝就成了废弃物。为变废为宝,省农科院蚕桑所的专家主动联系省内外园艺专家,帮助当地农户利用废弃桑枝生产桑枝木耳。来榜镇思远生态农业桑枝食用菌生产基地负责人吴松青,就是省农科院科技帮扶的受益者。他带记者参观了桑枝粉碎车间、高温除菌锅炉和桑枝食用菌生产大棚。“现在大棚桑枝食用菌已全部实现工业化生产,去年产值1000多万元,带动8个村建了13个生产基地。仅收购桑枝一项,农民每亩可增收500元至600元,带动周边500多个贫困户脱贫。”吴松青告诉记者。

岳西是我省蚕桑生产大县,2018年桑园面积6.8万亩,生产规模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被评为“安徽省优质茧基地建设先进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和国家“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基地县。县有关负责同志介绍,2016年以来,该县在省农科院蚕桑所等科研单位的科技帮扶下,扶持3236户贫困户发展桑园5335亩,户均增收7200元。蚕桑产业带动全县1.67万蚕农走上致富之路。“家有五亩桑,脱贫奔小康”是当地蚕农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记者 汪永安)

  • 上一篇:合肥路路通驾校突然被封 上千学员无处学车
  • 下一篇:最是书香能致远――“2018中国黄山书会”现场侧记